我们真的需要心理成长么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比如焦虑症、强迫症等等。问题在于,我们习惯性使用着的某种固化的应对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诸多的不便甚至严重的困扰,而我们却没有觉察,反而习以为常……

我们真的需要心理成长么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比如焦虑症、强迫症等等。问题在于,我们习惯性使用着的某种固化的应对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诸多的不便甚至严重的困扰,而我们却没有觉察,反而习以为常。

  一个年轻的妈妈,单独带孩子十分辛苦。而每当自己有些许厌烦情绪时,她就开始责备自己不是个好妈妈,然后陷入到郁闷的情绪沼泽里,不能自拔。困扰这位妈妈的是苛求责备自己的模式。

  一位年轻人连续换了十多份的工作,一直不能稳定下来。他说那些上司们全都没有半点真才实学,却吹毛求疵。上司一句平常的工作安排,在他感觉中都是一种指责或者挑剔。在他内心对权威有着别样的对抗与愤怒。

  一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者,特爱打抱不平,每遇有人诉苦,必两肋插刀,为此常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的局面。他说,自己见不得别人受半点欺负。在他内心深处,其实自己就是个受害者,所谓的打抱不平,不过是种习惯性防御罢了。

  类似例子,可以看到很多。其共同的特点是,在某种不能觉知的情绪支配下,惯性的反应似乎是自动的,无意识的。

  如果说,经常受到某种情绪的困扰,如愤怒、抑郁、焦虑等;如果说,经常受到某种规条的约束,好像内心总有个法官在审判自己;如果说,常常活在某种期待当中,比如要求自己追求卓越;如果说,常常觉得有种未被满足的渴望,比如说为得到爱而歇斯底里。等等。这些就足可以说明,我们还活在幼年的情景中,或者说心理发育固着在孩童时期了。

  在马戏团里,大象常被一根细绳子牵着。当我们被习惯性反应模式所掌控着的时候,我们正是那只大象。只是,我们会觉得,被绳子拴着的,才是真实的大象,似乎忘记了森林中有着巨大力量的大象才是自己。

  因此,可以说,我们确实需要心理成长。心理成长不是心理疾病患者的专利,而是普通大众获得心灵幸福的权利。所谓的心理成长,就是从僵化的早年模式中走出来,在现实中恢复自己的灵活与弹性,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富足、更愉悦、更祥和,更宁静。

  有人说,我就是这样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如果我改变了,还是那个讲义气我吗?

  那么,真实的我们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其实,心理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我们自己。“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如何得到?”只有一次次的反复叩问这样的问题,才会慢慢对自己有一点感觉。我们有着怎样的情绪特点?头脑中有着怎样的信念与规则?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期待?有哪些未被满足的渴望在影响着我们?对这些问题看得越清楚,对自己了解得就越真实。

  只有真实地了解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不需要改变,或成长。苛求自己,原来是幼年时为了讨好父母做个好孩子;对抗权威,原来是对父亲的专制与挑剔的愤怒;所谓的受害者,只不过是早年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等等。而今,早已成年的我们,还要继续以幼年的姿态去战斗吗?

  一旦我们以成年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固着于早年的应对模式,真正的改变就发生了。而心理成长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