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爱在左,共同成长在右

  婚前的斌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贤惠的母亲,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对他百依百顺的父亲,容不得别人说一句自己儿子的不对。所以,他深深依恋这个家,觉得这个家百分百无压力。遇到姝时,……

彼此相爱在左,共同成长在右

  婚前的斌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贤惠的母亲,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对他百依百顺的父亲,容不得别人说一句自己儿子的不对。所以,他深深依恋这个家,觉得这个家百分百无压力。遇到姝时,姝同样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和斌在同一个单位。那时的斌已经工作五年,从他身上,姝看到了一份自己当时不具备的沉稳。斌帮助姝减轻了初步涉世的焦虑,也帮助她很快熟悉了基本的业务,斌的细腻也让姝减少了很多的陌生和生涩。渐渐俩人日久生情,一年后迈入婚姻。

  婚后俩人就和斌的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一方面斌的父母一直担心姝照顾不好自己的宝贝儿子,另一方面小两口也巴不得继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开始的日子倒也幸福甜蜜其乐融融了一阵子,小两口虽然结婚了,但还是不用自己做饭、洗衣,也不用擦地、收拾家,免去很多他们认为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毕竟,俩人都曾经是生长在各自父母的翅膀下。

  婚姻生活有时候真的也是在权衡中一天天过下去的。一方面小两口觉得有老人照顾很舒服,另一方面姝却有时候会很烦闷。斌的父母会对斌给姝在饭店过生日埋怨:“花那么多钱,不如回家吃,真不会过日子。”或者看到小两口偶尔有些小矛盾之后会老两口齐刷刷上阵,站在斌的身边如同两堵厚厚的盾牌,结结实实地把姝堵在他们三口之外;更让姝不能容忍的是,每次他们小两口闹点别扭,斌都会立即向他的父母汇报……

  姝从前也是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的,但是婚后,她突然体会到了离开父母的那份自由,尽管这份自由还带着淡淡的忧伤和不安。她发现,从心理上离开对父母的过度留恋才是激发出自己那么多从未发现的潜能。曾经,她很内向,和陌生人相处总是退缩到父母身后,现在,她从从容容,结识了不少朋友;过去,她敏感缺乏自信,总认为没有父母的指引什么也做不好,现在她不断尝试,发现自己照样可以独当一面,把工作的完成得漂漂亮亮。甚至在上班之余,姝还报了烹饪班,学会了很多佳肴的制作;也开始看着微信里面分享的如何擦洗油烟机,如何把衣裤上的油渍和墨水擦拭干净的窍门用在日常,还学着把不太合适的衣裤自己加工进行了翻修。

  姝渐渐有了希望过两人世界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提出来,不但震惊了斌,更加震惊的是斌的父母。对于斌而言,他自己也有过拥有二人世界的想法,但是稍纵即逝,因为他实在不敢想象离开父母怀抱后要如何面对那些枝枝节节;作为斌的父母,他们实在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再需要蜷缩在他们的羽翼之下取暖的现实。

  渐渐,斌和姝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姝已经感受到作为一个真正的成人的价值感,而斌却对真正成人的恐慌忧心忡忡。斌觉得姝变了,觉得她不再爱自己,而姝对这段感情也是满腹的不知所措。

  身边很多人常说一切都会变化,感情同样也是靠不住的。这样的故事也越来越频繁上演。

  同学中的晨当年是学霸,她的灵性和创造性几乎大家仰慕。嫁作人妇那天曾经很是光鲜。他说和她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把自己的所有梦想和她的分享中都能受到不同的启发,激发自己更多的灵感。他公司的事情渐渐忙碌起来,尽管他并不同意她做居家女人,但是她还是自愿放弃了自己梦想中的事业,做了个全职家庭主妇,照顾他、照顾他们自己的孩子。数年后,正如同很多电视剧的情节,他的事业越发风生水起,压力也同样暗潮涌动,回家愁眉紧锁的时候,她除了邻里邻居的婆婆妈妈,不再能给他启发和疏导。面对他的沉默不语,抑或是话不投机,两人之间的情感慢慢淡了下来,不但是淡,而是有了看不见又说不出的伤。

  难道真的是人心贪得无厌吗?难道爱情的长久真的成了童话?在第一个故事里面,初相识的时候,斌可能在涉世方面是稍微走在姝前面的,但是并不遥远,仅仅一步之遥,他牵着她的手,俩人可以保持基本一致的步伐。但现在,横亘在他们中间的却已经是很难逾越的沟壑——姝在婚后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斌。姝在走出父母建起的保护膜,走出斌的手掌,走向独立和自我,而斌却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在第二个故事里面,晨开始是个有自己梦想有自己方向的女人,是可以给他动力和激发他潜力的人,在婚后,他意气风发地冲向自己的天地,日渐成熟和积淀,她却囿于一屋,将自己与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

  并非心变了,情淡了,而是没有保持两人同步的成长。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婚前杨绛是名门大小姐,才华横溢,钱钟书为望族少爷,满腹经纶。二人一见钟情。钱钟书曾写道:“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别人。”当年钱钟书和杨绛曾被称为当时文学中的一双名剑。可见二者的才情旗鼓相当,却又在风格上相得益彰。杨绛的《称心如意》一鸣惊人时,钱钟书并没有妄自菲薄,他的《围城》随之家喻户晓。如果比较夫妻两人的文学著作成就,可以说是不分仲伯。与这些成就伴随而行的当然也有茶米油盐的琐碎,想想在家从未做过家务活的钱钟书如何笨手笨脚在英国牛津给当时思乡甚重的杨绛准备早餐,想想当年曾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杨绛如何在生活困苦时辞退所有的佣人,一边养育女儿,一边写自己的著作,同时又帮钱钟书整理和修订文稿,就可以看出他们婚后共同作出了担当和改变,俩人的步伐始终一步之遥而已。

  “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别人。”想来,我们的耳边也曾经有过类似这样的海誓山盟,只是都被变换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过。但为什么我们在婚后会发现那些情话成了谎言并为此成了怨偶,而杨绛却在和钱钟书相伴一生之后,在103岁的时候还能把这句话拿出来温情回味呢?实在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彼此相爱在左,共同成长在右,左右协调,才能相知相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