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美好,让一些美好由外而内

  你是不是从小就毫无反抗地接受那些被传承了百年的价值观,然后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一套标准去要求自己变成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并且把所有不正常的想法都逼迫到黑暗的墙角,然后像陈列商品一样摆出所有美德……

假装美好,让一些美好由外而内

  你是不是从小就毫无反抗地接受那些被传承了百年的价值观,然后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一套标准去要求自己变成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并且把所有不正常的想法都逼迫到黑暗的墙角,然后像陈列商品一样摆出所有美德标签?你以为自己真的就此美好起来了吗?

  我不美好,或者说,我常常怀疑自己的美好。很多朋友说我是一个淡泊、无私的人,可是我知道这些只是我身上的美好标签,却不是真正属于我的美好。当我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某个奖项,结果却因被别人夺去而心中暗暗愤懑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一个功利的人,不符合淡泊的美好;当单位里放出消息要安排人员招聘,我想着把我朋友招进来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一个有私心的人,不符合无私的美好。虽然我明知自己应该和身上的标签一样美好,但我做不到,所以我不美好。

  不过,我真的很在乎自己身上的美德标签,并且很认真地朝着这些标准去修正自己。别人夸我善良,虽然我知道自己有时候会有邪恶的念头,我依然会扼制自己做出邪恶的行为,所以善良的标签得以保住,慢慢地,内心的善良也渐渐高了一个层次。

  很多美好是大环境下的假象。社会上有太多教导我们如何过好人生的道理,我们知道却依然过不好。同样,美德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而实际上即使我们按着要求去做,我们也未必真的拥有这些美德。生活还过得去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和举止都展现出美好,只是因为整个大环境笼罩在美德覆盖的气氛中,我们各自的不美好被这个气氛渐渐削弱。

  很多美好浮于表面。听一些伟大的人宣扬美德,会深深被他们宽大的心胸所征服,心中暗暗赞叹“果真是个美好的人”!然后联想到自己那些计较、刁钻的毛病,短时间内还会为自己的短处感到羞耻,暗暗提示自己也要像他们宣扬的一样美好。然而,当某些情况真正发生时,那些看似美好却没有被自己真正接受的理念却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所有自私势利尖酸的心态一下子跳出来嘲笑自以为美好的你,你才猛然惊觉原来自己只是以为拥有那些美德标签标榜的美好,内心的美好还需要慢慢修炼。

  想变成一个美好的人,如果不是天生的美好,就先要懂得什么是美好,要找到方法去克服骨子里那些不得不面对的不美好。

  《刺猬的优雅》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从来都是局限在自己根深蒂固的感知之中,却不能放眼看待周遭的世界,而更严重的是,我们放弃认识他人,而认识的仅仅是我们自己。”这段话所揭示的认知弊端很符合提倡个性发展的西欧人,却跟我们中国截然相反,我们总是去认识世界,而往往忘记认识自己。当然,这种关注大环境的认知结构对不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价值观、是非观模糊的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毫无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先关注外界的认知步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观念变清晰,也慢慢明白什么是美好。

  观念清晰了,懂得什么是美好,当发现自己不美好的时候才会知道怎么去克制和消解。《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老祖宗的文化传承至今,不断教导我们去接受那些正统的世界观,我们不断被告诫“善良无私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人”。我们不断暗示自己按照这些标准去做,张扬美好,克制不美好,渐渐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美好的人。

  假装的美好是脆弱的,但内心不美好的你仍需假装。如果生活风平浪静,我们会真的以为自己慢慢美好起来了,可是这些像穿衣服一样套在自己身上的美好总会被生活考验剥下,一旦某些牵扯利益的事情突然发生,我们美德修炼的道路遭遇阻碍,接着马上陷入对信仰美德的怀疑中,怀疑自己的美好是对是错。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的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变美好的心,所以当发现自己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美好时,我们才会为此小小地恐慌,“恐慌自己不美好”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人才会做的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是真的善良,那我们就一辈子假装善良,让善良由外而内。美好同样也是,如果我们不是真的那么美好,那就假装美好,然后让外在的美好去督促自己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