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企业招聘

  科举历史……

科举与企业招聘

  科举历史

  中国科举自隋开始,一直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隋前,文官的选拔主要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官僚和贵族推荐,一个是从民间有声望的平民中选拔,一个是从军转行。其中,主要来源是官僚和贵族推荐。推荐的背景是:隋前,受教育民众较少。知识集中于官僚和贵族阶层。由此提拔的人员,胜任能力较强。

  东汉开始,造纸技术不断进步,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百年发展,纸的用途慢慢普及,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民众受教育程度较汉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文官选拔平民化打下了基础。隋文帝时期,各项改革不断推进,伴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推进,文官制度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改革本身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再分配对传统文官阶层利益一定会产生影响,所以,隋文帝通过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吏制。

  在随后的上千年时间里,科举制度得以保留,并在宋、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十六世纪,科举制度通过传教士之手传入了英国,并逐渐获得了认可,英国成为了西方国家中,首先采用科举制度选拔文官人才的国家。利玛窦对中国的文官制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科举分三级,第一级是秀才,相当于学士学位;第二级是举人,相当于硕士学位;第三级是进士,相当于博士学位。秀才以上的人员,国家负责供养,每年可以领取一定的薪水,并具备了从政资格,每当出现人才缺口,国家会优先从这个庞大的人才储备库中选取人才。

  科举是一种人才选择的方式,科举一般来说是每三年分阶段进行一次。科举考试内容远远不是作一篇文章这么简单,隋的科举内容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重点考查学习、写作、阅读、时事把握、政策理解、执行能力等。唐时对科举内容进行了完善,包括常科、制式和武科三部分,其中仅常科就包含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宗、明算、一史、二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内容。此时的科举考察内容包括了阅读、写作、文化水平、对国家历史、法制、法规水平和体育等。即包括了现在高中课程中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体育等内容,还包括了大学课程中的法律等内容。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有效缓和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快了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推进了儒家思想和尊师重教思想。

  明、清时期,八股文开始风行。八股文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形式,以八股形式可以更好地提出论点,阐述论据,表明思想。可以说,八股文是在总结科举成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出的管理方法沉淀。然而,写出好八股文需要有几个条件:一是经验积累,即有实践才能产生好八股;二是知识积累,八股对考生的经、史掌握水平要求极高;三是时事积累,八股要求考生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四是写作能力。随着明、清时期政治保守思潮,科举创新停滞。科举的人才全面能力考核选拔被以分数至上的应试考核所取代,科举开始流于形式。考试的内容也过于空洞,不符实际。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国家废止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经过1300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员选拔制度,正式终结。

  科举与企业招聘

  本文从人员选择渠道、人员选择方式、人员选择内容和人员选择的后续工作来展现现代企业人员招聘。

  一、人员选择渠道

  科举是一项全国性的人才选择活动。各朝在人员选择的方式不尽相同,原则上人员选择的范围涵盖了全国所有男人。当然,不同朝代对一些人也做了限制,一般来说女人、在职人员、商人、本人犯罪或几代内的直系亲属犯罪较大的、出家人、外国人等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科举的选择渠道代表了国家人才观,也是国家政治审查标准的体现。

  企业主要是内部选择和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又包括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定向招聘等。选择人员的标准根据每个岗位具体要求略有不同。与科举相比,可选择渠道和人员范围很小。

  科举一般三年一次,每次应试者络绎不绝,所以科举期间国家从来不担心无人入围的问题。历史上少有的几次例外中,有一次是明刚立国时,朱元璋拟通过科举选官,但科举上榜人员过分年轻化,可担重任者太少,所以朱元璋停了10年科举,等读书人都长大了一点,再开科举。相对比言,企业招聘中,能通过第一轮简历筛选的人就少得可怜了。

  二、人员选择方式

  科举重笔试,但历朝对应试者的外貌、谈吐也都有一些要求。总之就是人不要长得太不顺眼、行为做事不要过于粗俗、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要有好的卫生习惯等等。科举的笔试也不单单是写一篇文章,科举考试的内容包括了理论、历史、法律法规、时事、数学、体育等多个项目。是一个全面测评。而且科举考试分三个阶段,每次题目和侧重各有不同,所以说科举上榜者学通古今是不为过的。当然,科举最重要的一门考试就是写一篇议论文,举子们拉开成绩差距也往往就是靠这篇议论文。能够参加会试和殿试的举子们,文章一般是由皇上或皇上身边的人直接出题,所以这篇文章能得高分的人,政治上应该与朝廷比较接近。

  现代企业人员选择一般包括简历筛选、笔记、面试三个过程。简历筛选重在对人员从业经验、业绩、基本素质等情况的选择、笔试重在对人员基本素质能力、阅读、分析和文字能力的考察,面试重在对人员应变能力、逻辑思考等能力考察。与科举不同,企业面试时的题目极少由老板出题。

  三、人员选择内容

  科举考试唐时包括常科、制式和武科三部分,其中仅常科就包含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宗、明算、一史、二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内容。此时的科举考察内容包括了阅读、写作、文化水平、对国家历史、法制、法规水平和体育等。即包括了现在高中课程中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体育等内容,还包括了大学课程中的法律等内容。之后朝代各有不同,但大意如此。

  企业选择人才根据人员不同,也会有实际操作、问题分析、无领导小组面试、情景面试等等。具体内容主要围绕当前工作内容展开。相对于科举的人才招募方式,企业招聘更加突出专业性。

  四、人员选择的后续工作

  科举上榜只是进入了国家人才库,除国家新成立或刚从动荡中恢复,科举上榜人员能否真正当上官,就要看岗位是否有空缺,是否有关系以及是否有运气了。不过凡进入人才库的人员是可以领一定薪酬的。而且科举上榜也代表上榜者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自然也有了赚一些外块的机会,比如帮人写个赋、写个对联、画个画收点润笔什么的,所以生活基本就不用愁了。

  企业招聘合格人员一般是直接上岗的,而且一般会有一个试用期。这也是给了甲乙双方一个反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