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口语表达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些问题的阐述缺少准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掌握知识带来了难度。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授除法时,把“10除以2”常常说成“10除2”这样就使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接受知识就有了难度。因此,教师语言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具有科学性,要符合语言学的一般规律,符合语法、逻辑的要求,做到知识正确、读音准确、用词恰当。否则,不仅给学生接受知识造成障碍,而且会贻害学生终生。
?二、生动性的问题
?教学语言虽然要具有科学性,要求规范化,但它又有别于书面语言,它还要求具有生动性的特点,只有生动才能使学生爱听,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消化理解授课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生动性的原则,必须做到两点:一要通俗,二要形象。这两点都有助于学生把课听懂。一个大学毕业生分到一所中学教初中化学,面对刚刚接触化学这门知识的初中学生,他不是由浅入深地讲解基本知识,而是凭个人兴趣大讲特讲一些深奥的化学问题和现象。尽管地讲得津津有味,可学生却如坠五里雾中,根本听不懂他讲了一些什么,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这种有悖于通俗性原则的授课方式轻则影响学生的成绩,重则使学生丧失了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形象性的问题也是使课堂生动起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中小学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形象思维高于逻辑思维的阶段,学生们对形象性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要高于对抽象性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把枯燥深奥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化枯燥为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近,使学生听得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拼音,这对刚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授课难度大,内容枯燥,如果不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很难使小学生们掌握这些拼音字义。有的老师就采用形象化的手法,根据拼音的字形、字音编成一些形象性强的顺口熘,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就使学生在趣味性很强的教学中,靠形象的帮助掌握了拼音,学会、听懂了老师所讲的知识。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你课堂上采用哪种授课方式,也不管你要给学生传达什么知识,在授课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口语表达中的这两个基本问题,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走向努力的反面。我想这不会是老生常谈,而应该是令我们中小学教师时时注意的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
……………………

精品模板

更多

浙ICP备2022030184号-1    Copyright © 2021 https://www.glzy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立即下载原创商用设计作品
QQ登陆 微信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