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全国先进历史文化事迹材料
一年又一年》栏目在南宋乡的拍摄、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在我县的演出,以及各种形式不同的大型活动15次。在各种纪念日和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中,已先后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工人、乡村农民、团员青年、中小学生大型歌咏比赛60余场,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晚会40余场,有力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依托专业文化团体,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为进一步解决偏远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大力繁荣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县依托县红专剧团、红旗剧团、说唱艺术团、电影公司等专业文艺团体,定期进行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成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在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本着实际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把“文化三下乡”活动办成了一个服务群 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的大舞台。特别是县电影公司的流动电影大篷,把一些农业实用型、科技普及型、知识教育型的影片送到了农村,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文化馆精心创作的专题晚会“煤矿工人是人间的太阳”在全县各煤矿演出40余场,既提高了矿工的安全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投身经济建设的豪情。近年来,我县借着市委、市政府“文化低保”工程、“文化三下乡”活动的东风,已先后送图书下乡8000余册,送戏XX余场,电影下乡800余场,下乡工作人员累计达5000余人。
三、以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为主线,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上下功夫,优秀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产品为支撑。近年来,我县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作现代精品文化入手,有力提升了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率。
1、深挖历史底蕴,全面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山川雄胜,景物多奇。几千年来,勤劳质朴的**县人民,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创造了缤纷灿烂,风情迥异的民间民俗文化,并且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为使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县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排查,加强拯救挖掘,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的“潞安大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党八音会细乐”、“干板秧歌”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都旺火”、“黎都社火”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精品模板

更多

浙ICP备2022030184号-1    Copyright © 2021 https://www.glzy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立即下载原创商用设计作品
QQ登陆 微信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