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叙事作文600字

  叮铃,叮铃、“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父亲的脚步

  8岁。场坝上,她在太阳的炙烤下学着骑车,旁边站着她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没有一点怜悯,只有无畏而冷酷的眼神,她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膝早已被染成鲜红。终于,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出心中的痛楚,哭完一切的怨恨。父亲依旧直挺挺地站着,眼中只剩下不屑与冷漠。她毕竟只是个孩子,多么渴望受到父亲的指导,没有;多么渴望听到父亲的安慰,没有;多么渴望得到父亲的拥抱,还是没有。只留下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她感到无情。终于,绝望的她停止了哭泣,勇敢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新一轮的尝试。父亲却转过身,坚定地向前迈着大步而去。身后又传来一阵强烈的金属与地面的磨擦声,父亲顿了顿脚步,她分明地看见父亲的双脚在犹豫,有一丝的颤抖。她期盼地望着父亲的背影,等待父亲转身的那一瞬间。然而父亲没有回头!她站起来,两行热泪莫名地滑过她的脸颊。场坝上回荡着父亲沉重的脚步,破旧而厚重的皮鞋发出哐!哐!哐!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坚定如初!

  10岁。

  校园里,她被人群簇拥着走向了领奖台。举着高傲的荣誉证书,享受着欢呼与赞扬带来的满足感,却寻不到父亲的踪迹。她虽不奢望父亲能够大加赞扬,却也希望得到父亲的肯定与鼓励。簇拥的人群中,唯独没有父亲,她迅疾横扫台下座位,只有一个人——父亲!安然地坐着!瞬间,校园里空荡荡的,只有她与父亲对视着,依旧是从前的冷漠与不屑,空洞的眼神似乎让光芒万丈的证书褪色,让她眼中的欣喜变成了失望。父亲站起身向校门走去了,她低声叫了声爸爸,父亲停住了脚步,然后仅仅只有她能够觉察到的一秒钟,就迅疾地恢复了常态,可是,她分明看到父亲少有的动作:右手插在口袋里,只有左手在摆动,那破旧而厚重的皮鞋发出蹭——蹭——蹭——脚步似乎轻松。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从孩子脸上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依旧坚定的脚步在孩子心里渐行渐远……

  12岁。

  车站前,她正与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喧,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任何语言。她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黑发中也略添了些许灰白。泪水与泪水相融合,透过模糊的泪水,她发现父亲冷漠的眼神里也夹杂着一颗颗晶莹的泪水。父亲将擅抖的双手伸向孩子,半空中却停住了,又缩了回来,慌乱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些东西放进孩子的包中。望着已经坐上车的孩子,望了望即将出发的列车,父亲一直似乎被钉子钉在了地上的脚,想迈而没有迈动。停留片刻,父亲突然发狠地转动了一下脚步,转过身去了,好久不再动。孩子也凝视着父亲好久好久.终于,父亲缓缓地迈出了脚步,嗒…..嗒……嗒……尽管她不停地呼唤着父亲,可她只能望到父亲远去的背影,只能听到父亲无力而依然坚定的脚步声。及过拐角时,列车长吼了一声开始启动,父亲的脚步挪不动了,终于停下来。她期盼着父亲回头。可留给她的依然是坚毅的背影和坚定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在列车的嘶鸣声中,她依然能清晰地听到。她注视着她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再一次无声地淌下……

  今天,她正在书写着伟大的父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骄傲!

  总评:抓住父亲的脚步这一细节,一写脚步,坚决地离开。二写脚步,坚定中夹杂着轻松感。三写脚步,坚定中有不舍,刻画出父亲的个性及教育孩子的独特方式。也写出了“她”这个孩子细腻敏感的内心,从对父亲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不足的是语言稍显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