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对联及刘姓来历、刘姓宗祠联

  刘(liú)姓出自姬姓,系尧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尧母庆都居于伊祁山下,故从母居地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祁姓后代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得姓始祖:刘累。出生时有纹在手曰:“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负责驯养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非常高兴,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派人去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省鲁山)。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刘字作了姓氏。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

  源承姬姓;

  望出彭城。

  ——全联典指刘姓的源流和郡望。

  藜照堂敦本堂中山堂蒲编堂堂堂挺秀;

  彭城郡弘农郡东海郡高密郡各郡争芳。

  ——全联典指刘姓名郡和名堂。

  一姓五都督;

  三科两状元。

  ——全联典指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家族,在明清两个朝代先后出过五名都督和一对兄弟状元。

  太史令术通象纬;

  剡溪人喜入天台。

  ——上联典指明初大臣刘伯温,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博通经史,善写文章,尤精象数谶纬之术。著有《诚意伯文集》等。下联典指东汉剡溪人刘晨,相传永平年间和阮肇同入山采药,迷路遇两个仙女,邀他们到家中,吃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年后回家,子孙已经七代了。

  胡琴雅韵诉心志;

  兰蕙香馨染铡刀。

  ——题刘胡兰烈士。

  施武略宏谋称帅伯;

  承文韬忠勇是军神。

  ——题刘伯承元帅。

  少志萦怀,两篇宏论警天下;

  奇冤惊世,六字大谎丧国师。

  ——题刘少奇主席。六字即叛徒、内奸、工贼。

  闽西上将才,夺泸定,继东征,克辽沈,威扬东亚;

  军旅好司令,点旌麾,振科技,保家邦,名润红楼。

  ——题刘亚楼将军

  附:

  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堂联。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三章早沛秦川雨;

  五夜长明书室灯。

  ——佚名撰刘姓宗祠联。上联典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

  先代蒲鞭昭德泽;

  后人藜阁继书香。

  ——佚名撰刘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华阴人刘宽。下联典指西汉刘向。

  守本忿耕读第一;

  尽人伦孝友俱先。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功垂淮海冠裳肃;

  泽派罏山俎豆馨。

  ——此联为福建省闽候县南屿镇罏峰刘氏宗祠联。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此联为明代天启初礼部主事刘宗周自题联。

  世号五忠光世第;

  家传七业振家声。

  ——此联为福建省地区刘氏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福建省刘氏分支在宋代有刘颌、刘纯、刘铪、刘子羽、刘珙5人被谥为“忠”公的历史,下联典指刘氏在晋朝时,著名学者刘殷的7个儿子分别攻读“五经”和《史记》、《汉书》,后来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六代大夫一二品;

  九重恩遇百千秋。

  ——清·刘凤诰题江西省萍乡县芦溪镇刘氏宗祠联。

  五百年衣冠旧第;

  十七世弓马名家。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

  兄弟状元天下少;

  公孙宰相世间稀。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桥头镇雁子墩孙家庄刘状元府联。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世裔公侯伯子男。

  ——南宋朱熹撰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

  门闾高大容车马;

  山水盘旋啸凤凰。

  ——刘允手书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读书。

  ——佚名撰台湾省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刘氏宗祠联。

  万卷珠玑朝汉室;

  一天星斗照彭城。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说礼敦诗,丕承先志;

  贻谋燕翼,垂裕后昆。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好善乐施应贲旌重典;

  急公奉上允称帼遗微。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纵观古代,执政将近七百载;

  累计先君,为王已逾六十人。

  ——佚名撰刘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刘氏在中国历史上,称帝者先后有66人,执政共历650多年。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德起;

  欲光门弟,还是读书积善来。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枝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

  ——佚名撰刘姓宗祠联。

  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

  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

  ——佚名撰江西萍乡源南乡源溪村刘氏金甫公祠联。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亏可称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偏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刘永福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

  念先人须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泽如清谿,吏才如零谿,方无惭出处;

  入此庙在求通此庙肸蠁,惟束顽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尝。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刘畤兄弟曾讲学清溪,又刘霖谿长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绩,清谿霖谿皆祖此祠也。

  【对联故事】——《刘项斗联》(另有版本为《朱项斗联》)

  相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相争最终造成刘姓人和项姓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终不和。结果既影响了生产发展,又影响了社会稳定。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姓,一是项姓,中间隔着一条河。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意。某年,刘姓人早早就挂出了这么一副对联:

  两朝天子;

  一代军师。

  此联中上联“两朝天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东汉的故事。下联“一代军师”说的是明朝军师刘基(即刘伯温)的故事。项姓人要想再高过刘姓人,看来很难了。其时刚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过项姓村庄,借宿村里。闻说此事,心想总是争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来到刘姓村庄,说明利害,劝说刘项和解,和睦相处,共享太平。刘姓人只当是项姓人想不出对联,才派人来说和,便要求对方出示对联,才肯言和。秀才没有办法,只好亮出一副对联:

  烹天子父;

  作圣人师。

  此联中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期间,项羽将刘邦父亲擒获。于是派人告诉刘邦,刘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将刘父烹熟了吃。刘邦听后,对来人说,若是烹了他父亲,请分一杯羹,让他也尝尝味道。项羽终是不忍,便放了刘父。此事对于刘姓人来说,刘邦是个毫无孝道、鲜廉寡耻之辈,极不光彩。下联“作圣人师”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他一番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

  刘姓人看到秀才抖出这副对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确感如此斗下去,实是于家于国无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刘项两村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相安无事。但是斗联的惯例仍然保留下来,只不过不再是“抬高自己,贬损他人”了,而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

  【文献】——《刘氏源流歌》

  源溯陶唐姓伊祁,帝尧苗裔第一支。监明早逝不得立,永河封刘得姓氏。

  传至刘累十八世,卯上丝下掌中字。伯益传下赢姓者,亦与我刘同宗支。

  庶后子孙又迁徙,为唐杜伯及范氏。隰叔奔晋为士师,士会迁秦有后嗣。

  复为刘姓传世系,派下之刘属伊祁。更有分支迁于隋,其后子孙即姓隋。

  周定王时刘康公,后裔姓刘源自姬。士会之后迁丰沛,传至刘邦遂倔起。

  西东两汉四百载,当年刘姓居第一。娄敬项伯均赐姓,冒顿后裔汉家儿。

  刘秀避祸改姓金,唐代文静改侯氏。避讳钱谬金与钱,同宗异姓十有余。

  宗支繁衍皆有自,百川入海同一支。自从汉代一统后,传至五代十国时。

  承帝称帝五十余,爵封王侯难枚举。得姓于今四千年,名人辈出知有几?

  谱碟历历载分明,炳如月星谁能比!家声绵远堪自豪,更望后昆齐震起。

  建树功业留伟绩,光前裕后谱新史。题罢谱序情依依,不尽绵绵追思意。

  ——刘浩然于宋代抗金将领刘爽陵园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