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明谈起 美文三篇

  一篇 清明……

由清明谈起  美文三篇

  一篇 清明

  小时候在家时,我对清明的印记很轻,很淡。只知道这是诸多节气之一,如同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一般,不知不觉地来,不知不觉地去。

  等我渐渐长大,参加工作时,父亲已入年迈,有如风中残烛。每当我逢年过节回家时,父亲总会对我说起祖宅,祖坟,山,林,寄存山野土坑里的母亲骸骨及清明节的一些事。每每听来,总让我感觉沉重无比。

  到了父亲离世后,清明,对我来说就变得具体许多,因为每当这时,我们兄弟俩都要携家室,前去殡仪馆缅怀父亲;清明,也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焦虑和不安会由然而生,因为父辈们的坟,我还没修建。

  自从建起了新坟,将父亲的骸骨和原先寄存山野土坑里的母亲,大伯父,大伯母,姐姐的妈妈的骸骨,一起安放于新坟里后。清明,对我来说变得倍感轻松,踏实。因为父辈们总算有个象样的安身之处了,不再寄居四处,任凭风吹雨打。这样每年的清明去给前辈上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为人夫,为人父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理解父亲既当爸,又当妈,拉扯我们兄弟长大的艰辛与不易。虽然,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一草一木之财富,但父亲对我的严励,给我的谆谆教诲,是我一生用之不尽之财富------

  遗憾的是:我长大了,等我能真正读懂和理解父亲时,父亲却离我而去;等我有能力让父亲过上幸福生活时,父亲却不在人世了。这是我一生的痛,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如今,我唯一能做的是寄予清明,到父辈坟前,燃一烛香,磕一次头,表达我的感恩,告慰父辈的在天之灵:您的儿子没有辜负您,早已长大成人了,你们可以好好安息了!

  二篇 雨舒清明

  哀伤的日子,写几句哀伤的话给哀伤的自己.

  去年的今天,我刚到浙大,那天天也下着小雨,兴奋之极,便和同学一起逛了紫荆港整个校区.真的很大.回来的路上我不小心滑了一跤,还差点迷路.

  今年的今天,我在此,汝在彼.明年的今天,又会是何种光景.不可说,也不能说.一切的言语是那么苍白无力.

  夜悄悄地降临人间,黑暗渐渐吞噬了那天际的最后一抹深蓝,这个世界便随之流光溢彩.这是幸福还是悲哀?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便开始渐行渐远,仿佛两条相交的直线,在相交以后永远是分离.我宁愿与你是平行线,既不相交,也不远离......永远保持这个距离.

  三篇 由清明谈起

  春天悄然而至,转瞬便是清明了。没有以前细雨绵绵的景色,今年的清明天色亮丽。清明节,扫墓怀古的日子。真的很庆幸,这个节日成了法定的节日。昨晚,不,应该说是今天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可是,乱蹿的思绪让我久久不能入睡。

  等了好久,才等到清明的复苏。可是我们的端午呢?我们的节日,韩国人的申请,莫大的讽刺!中国,应该保持民族性了!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我们的骄傲,我们有我们的自豪。中华儿女不乏有志之士,为何现在,很多国人依旧屁颠屁颠地跟在西方,甚至是弹丸岛国的身后。不忍,看着神州大地上飘荡着洋味儿!不甘,谁说国人只能屈居人后?!

  五千年啊,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就是一粒粒沙,现在也已经堆成沙漠了。这些,难道还比不上传入中国数百年的洋习吗?可悲!可叹!

  莫名就讨厌孔圣,不是不敬,圣人之语常常让我有所感悟。可是,我讨厌儒家,所以就波及了孔孟。“孔孟之道”成了国人热血的枷锁。儒家思想,虽然带给我们安定平和。但自汉武以来,它一点点腐蚀了我们的野性,如一条毒蟒,将一个个强壮的龙之子孙紧紧缠住,使得到现在,多少人瘦骨嶙峋?他国之人不会像我们独尊儒术,他们会侵略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虽然我们的民族不乏血性,可是那反抗的鲜血只流淌在体内最深处。看过一篇帖,说的是中国人在可以忍受的条件下,很少反抗。能忍则忍,忍无可忍,才会爆发。看过之后,我只能一笑了之。国人真的这样吗?我们也是热血民族!

  怀念春秋,思念战国。唯有这百家争鸣,战事连绵的时代,才会发现,中华族人的野性如奔腾的骏马,如飞泄的瀑布,如滚滚长江水。

  厌恶宋朝,讨厌明朝,在这段时间内,中华民族的优势一点点被吞噬了,而且,是被自己!到了后来,让他族人坐拥天下,这也罢了,能治理好中国就行。但是,那最后百年的屈辱史像是一把钢刀,深深插进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心中。由清溯汉,我们除了在唐朝时风光无限外,其他时候我们都在踱步。

  没了野性,中国这条巨龙就变成了狼,最后变成羊,温顺,惹人怜爱。这难道是我们所乐见?难道我们要在狼爪再次伸向我们我们才知道羊的悲哀?难道我们要代代相传那腐朽的儒性,可恶的懦性?

  再说文化吧,五千年的文化,这是掷地有声的明证。古老的汉字谱写了多少铿锵的曲子?

  可是,“韩风”、“韩流”却刮得国人心寒。韩国人爱国,常穿民族服装参加国内盛会。而我们呢?认为这样很土,掉渣了!穿汉服,品茗,论道,复昔日汉朝之风。赏诗歌,激辩论战,重温往者之行。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五百年已经够长,而五千年屹立不衰足以令人称羡。中华文明五千年,多么傲人的资本啊!滚滚黄河,滔滔长江,雄浑九百六十万苍茫大地,连绵三百六十万浩瀚海波,有多少故事由此发生,有多少文化于此发芽、生长?荡荡九州多少事,茫茫人海几人知?身在华夏,吾祖炎黄,传承文明,至此不息。先辈们呕心沥血,终成千文万言。一本本古书莫不是奏着悲壮的曲子走向我们。那一路坎坷,谁人去想?何况,那一本本书已经超出它们涵盖的意义,它们是古人心血与汗泪交织的产物,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石。而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却张着无知的嘴,去蚀先人创作留下的老本。西湖畔听不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惊叹;长江岸也听不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惊奇;也没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眷恋,连闺中“凄凄惨惨戚戚”都随风逝去了。仅剩下几个伟大的人儿,惨淡经营着今日的文学。于这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已成为精神的枷锁,那沉重的镣铐正拖跨着一个巨人,而那个巨人的名字,正是中国!

  现在的我不得不写,也许进入社会,我的慷慨陈辞会消失吧,而这,正是我害怕的原因。希望大家都深爱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