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生活,看淡生活。

      当一个模型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人往往已经失去了简化它的能力,因为不知该如何入手,从哪个角度,偏重于哪个方向。……

认真生活,看淡生活。

      当一个模型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人往往已经失去了简化它的能力,因为不知该如何入手,从哪个角度,偏重于哪个方向。

  于是人只能拖着这个大模型前进,一点一点添加,或者一点一点抽离。

  七年真的是一个挺可怕的数量单位,有的时候我都忘了我经历了些什么,好像很多很重,但是却已经不敢仔细回想,我走过哪些地方,因为哪些事情痛哭流涕,因为什么而绝望麻木过。究竟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好像已经无法去深究,不过我挺喜欢现在的我,也深深觉得不管那些思考也好或者弯路也好,总体来说都是财富。

  以前我总觉得有些事应该怎样发展,或者可以怎样发展,为什么不那样发展,就像搭积木一样程式化的看待生活,看待他人。可是通过这些经历,很多东西都已经淡化掉了,或者说以前非要争取的东西有时候甚至宁愿看着它溜走。很难判断这样的走向是因为力不从心还是彻底的懒惰。

  总归是心累了,或者已经知道将要付出的东西也许远超过它的报酬率,也就不再觉得什么都值得,什么都非要得到。

  其实社会规则,或者生存规则并不是为了反对人类而存在的,它总有它存留的理由,所以我觉得现在我只是更能认清自己,或者更能权衡自我的利弊,即使有时候还会有超过“需求”的期待,但还好已经可以自主的分析和强迫式的看淡很多事的结果。

  当然“看淡”本身还是建立在有一定“可损承受力”的基础上的,所以不管如何都要进行原始积累,只是这个积累的过程漫长而痛苦,于是我们能责怪西方霸权主义的侵略吗?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只是足够聪明而已,当然似乎缺少了一定的道德规范。

  说我成熟吗?其实不是的,我觉得我起步都比别人晚,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能说服我自己的理由能驱使我认识到一件事的重要性或者能激起我原始的欲望,我连抬一下眼皮的力气都使不出来。这显然是违反功利主义根本原则的。

  说我幼稚吗?也不是的,我走的比别人深入一些,冲刺的速度和耐力都比别人强一些。可这都建立在我认同那种价值观的基础上。

  我眼里的世界特别飘忽不定,所以使我本身能完全侧身站在一个纯粹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可是遇到感情,情绪这些无法完全用冰冷的事实堆积的东西很多时候我是束手无策的。幸好父母的影响令我可以应付起码的礼仪标准。

  但是爱这种东西,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历练,去体会,去实现。

  有时,或者很多时候,我会质疑这种超越欲望本身的情感是不是值得,这种不计付出的投入,这种献身精神是否值得尝试,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我无法说服自己去做一项明知无果的投资,可是我并不想把感情这种东西完全量化,你把一个画面描绘的很精确,就已经丧失了很多本该展开的想象,精琢过的美,我总觉得缺了点东西,不那么吸引人,因为已经不再需要思考,已经没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我无意将自己刻画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机器,可是当我观察自己的时候,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令自己更好过一些,一次次提醒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可以是多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灵活的,这样我会快乐很多。以前总像个哲学家一样好像特别享受痛苦带给自己的冲击力,似乎那样才活得更有价值,还好如今已经逃离了这种状态。

  其实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情绪上的升华与否到底有多重要?看客们不过一笑置之,演好了就脱离吧,过犹不及。

  对我本身而言结构这种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美化过程高端与否,其实结构如何永远一目了然。当然细致的修缮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一个东西能经受住多大灾难,结构已经起决定性作用了。

  在生活的进程中,结构本身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一个良好的结构,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还要有随时添加或抽出模块的接口。

  长久以来你所确信的东西,真的就那么牢固吗?

  但还是要朝着一个目标稳步前进的,因为没有头绪毫无目的性的混日子,依旧比尝试过但失败了的杀伤力大的多。

  也许经过的脑力激荡多了,所获得的东西已经无法一一展开了,但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跳出来向录像带一样提醒着自己,对于这种方式我是十分满足并且感恩的。于是万千思绪还是化成一句话,认真生活。剩下的,实在懒得对别人甚至懒得对自己解释了。        本文由范文大全(http://www.ggdoc.com)原创供稿管理资源吧阅读,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