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到底是为了谁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来看,大龄女青年早已不是新鲜事情了。但是大龄女青年们心里还是想把自己嫁出去的。可一些现实的条件和自身因素,这个愿望迟迟不能实现!以下是柯正云老师与一个读者信件的回复,解释……

结婚,到底是为了谁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来看,大龄女青年早已不是新鲜事情了。但是大龄女青年们心里还是想把自己嫁出去的。可一些现实的条件和自身因素,这个愿望迟迟不能实现!以下是柯正云老师与一个读者信件的回复,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不结婚的原因,以及女人如何把自己嫁出去!

  结婚,到底为了谁?

  一个大龄女青年因为婚恋问题写信给柯正云老师,信中内容说她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做行政工作,都三十了还没有结婚。表示自己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亲都是教师但年龄已大了,希望自己快点找个男朋友嫁出去。但自己只在27岁的时候谈过一次不成功的恋爱,从此就一直拖着,父母安排了很多次相亲,始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后来父母给自己介绍了一个博士生男友,年龄与她自己差不多,言谈还好,见面后两个人表示可以交往,但是这个博士男友却很少联系自己。渴望爱情的她不得不主动联系男友,因为她是不是他刚博士毕业要找工作忙,所以带着包容她一次次联系他,但男友总是说自己忙。后来她不能忍受,对男友委婉地说感情是要培养的,如果不愿意,就不要敷衍。但男友表示没有,希望继续交往。

  可这样总是自己去联系男友,让她感到委屈。突然有一天,他的男友说要带她见自己的父母,这让她感到意外和高兴,这让她觉得已经的委屈都是不那么重要。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多忍受一下也是可以的。后来,国庆的时候男友突然离开,直到假期结束才给自己回电话说,要和自己领结婚证。

  这让她自己很不高兴,但男友坚持要这样,后来她要求领证是可以的不过,两个人总要有住的地方吧。但男友表示先领证领完后等他哥哥搬出去。这让她不能忍受,说什么都不答应。就这样彼此没有说再见就不联系了。下面是这位大龄女青年信中的原话:

  “相处了一年,我们只见过十几次面.如果说少女时对婚姻还有一些幻想,现在的我已经相当现实了。鉴于年龄的原因,我一直很努力地想通过我的大度、容忍和关心来感动他,慢慢培养感情。您也许体会不到我的感受,试想一个外人眼里学历长相还行的女子,任凭再怎么努力也不能使一个男子对自己多一些热情,那痛苦和悲哀真是难以言尽,这样的婚姻还能要吗?

  我感到我们的心离得太远了,如果我一直这样迁就和容忍下去,终有一天会忍不下去的,因为我也是个有知识、有思想的人啊。glzy8.com/zl/转载请保留

  我很想结束这种关系,但父母的督促让我下不了决心。从内心来说,我很清楚如果和这样一个对自己视若无睹的人生活还不如不嫁。但一看到父母苍老的面孔,我又退缩了。

  我真的很矛盾啊!很多时候想:如果我没有父母,生活在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那我根本不会继续这段不死不活的关系,也不会勉强自己去容忍别人的冷漠,目的只是为了把自己嫁出去,因为我也是个尊重内心感受的人。

  可现实不是这样,我不仅为自己活着,还为父母活着啊!难道我的命运真是悲剧吗?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此外,年龄也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通常的社会舆论对大龄女子不结婚会有一点歧视,会说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嫁不出去或者性格古怪等等。

  除了年龄的压力,婚姻还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实际功能。

  婚姻给人的生活提供了某种保险系数。结了婚,自然会生儿育女。有了子女,加上和谐的夫妻关系,人生就会相对稳定。病了,有人照顾;遇到困难了,共同分担。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提供的终生保险。养育子女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呢,晚年有老伴呵护而不会孤单,更有子女照顾。尤其当下的社会保险不尽充分,人们的习惯思维是,单身生活老了靠谁照顾呢?没有子女怎么办呀?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个人年龄大了,自己就会有紧迫感。

  这些都显示了婚姻的功能。

  惠心提到父母对她的压力,在父母心目中,子女到一定年龄就应该结婚,特别是女孩,尤其担心她会错过比较好的婚嫁年龄。惠心已经三十岁,其大龄在父母眼里不仅仅是一般的着急,甚至会造成某种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为父母结婚并不是虚言。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血脉传承的重要性居所有伦理道德之首。希望有后人,希望抱孙子,是很多老人晚年的精神寄托。

  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生活和感情需要。

  此外,父母希望女儿早日结婚,还是从子女自身的生存环境考虑的。对于大龄子女,父母的考虑重点通常不是所谓爱情,他们要求的只是生活的安定、稳妥、可靠。

  惠心的冲突和挣扎,想结婚又很不甘心,正好说明了婚姻的各种要素。

  女人三十如何成功嫁出去?

  对于这位大龄女青年的来信,柯正云老师给她这样回信的:

  面对婚姻的困惑,讲了自己的诸多无奈和不满。

  首先,我想告诉你,生活中许多事可以凑合,唯独婚姻凑合不得。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必须天天面对,月月面对,年年面对,甚至一生一世厮守。不像同事或朋友,合不来就冷淡着点,可以少见见面少说说话一类。

  家庭应该是:双方有充分的沟通和了解,有美好的爱情和亲情;这种结合给各自带来安全和保障,比如工作条件的优越、性格文化的互补、对父母共同赡养的责任等等。

  你之所以下不了决心,觉得“无法沟通”,其实更直白一点说,是缺少爱情。依你的叙述,这样的关系即使结了婚,也可能会有问题。所以,即使自己大龄,即使父母年老,但爱情如此缺乏,希望你还要慎重。

  无论怎样,婚前要有充分的了解,要明白他的真实想法,不能因为父母着急就很仓促地领证。万一婚前了解不够,成了家彼此合不来,不仅是你的痛苦,他也是不幸的。

  你说对方一直不大热情,我揣测他可能与你是同一种心态。也觉得年龄大了,父母又催促着,以他的年龄一定经历过感情挫折,知道找到太合适的并不容易,想来他也感觉疲惫,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如果对未来的婚姻要求比较高,觉得这样的婚结了会有很多不如意,当然可以不结。可是话说回来,还有另一种可能:也许真结了婚,两人还会相处得不错呢。这样说,是因为每一对婚姻都是极其独特的,并没有硬性的标准。旧时不少包办婚姻,夫妻俩婚前面都不见一次,但也有不少白头偕老的幸福伴侣。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婚姻,但再好的婚姻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你能找到更好的,现在匆匆领证肯定不是最佳。反过来说,假如没有更好的机会,这次放弃也许是错误的。

  让当事人百分百满意的婚姻也有,但并不多。许多人容易犯主观主义错误。女孩希望遇到白马王子,男孩渴望七仙女下凡。婚姻关乎一生的命运,人们在其中寄托的幻想往往更高,与现实可能性的反差也会很大。过于浪漫,结果尤其容易和现实脱节。

  对你而言,放弃过于理想化的奢望,选择比较现实的婚姻,不失为正确的思路。管理资源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