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中,我们常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另一个人,总觉得只要是出自内心的一番好意,对方就该懂,也应该接下。倘若对方的反应不如你预期,例如回绝了你的照顾,甚或是更直接一点,否定你的关心,抱……
在关系中,我们常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另一个人,总觉得只要是出自内心的一番好意,对方就该懂,也应该接下。倘若对方的反应不如你预期,例如回绝了你的照顾,甚或是更直接一点,否定你的关心,抱怨你的不是,啰嗦、唠叨…等。
一瞬间,满腔的善意就会立刻变质,透过语言飘散出浓浓的酸味。最常见的内心独白是:“我都做成这样了,为什么你不懂?”或“拜托,要不是你是我的……,谁谁谁,我才不会理你勒!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的,这些话有可能会从我们嘴巴中说出去;也可能是从耳朵中灌进来,让人满肚子火。
而之所以双方会如此不舒服,在于这其中隐含着一种讯息是,给爱的人比较伟大,因为他“做得比较多”,而被爱的人应该要知足,因为别人“想要还没有”。却没有人再进一步的问:“多做的,真的是有必要吗?”,以及“收爱的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既然,我们都愿意付出了,那么当我们在给爱的时候,能不能再多想一步,怎么给对方才能收得了?
有一次,我家附近开了一家面包店。由于老板是一个年近退休的老伯,一生只会做面包,不懂得营销、装潢、包装是什么,因此店面不够新颖、明亮,很难吸引过路人的目光,当然也包括我,开了好一阵子我都不知道。
直到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网友分享老伯伯的面包很天然,但因为不太会做生意,便呼吁大家能够多多去捧场一下。刚好,老伯伯的店开在我运动的路上,回程的路上,我和凯宇特意绕进店里头瞧瞧。果真,货架上面包和店面的装潢一样,走“极简风”,不太起眼。
顿时,我想可能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但既来之,则安之,就当帮助老伯清一下存货,让老伯有点现金买食材吧!正盘算着该买多少个时,看到墙上贴着“欧式面包一个35元,买一送一”的字条。一惊,尽管老伯的面包不华丽,但块头却很实在,打五折卖恐怕会赔钱。所以我一转念,打算用原价买两个。可正当要结帐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我这么做,老伯会不会反而觉得我是可怜他?他会不会不舒服?”
于是,我接着又问自己:“老伯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给,既可以帮助老伯,又可以满足自己想帮忙的心?”
任何创作的人,最终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欣赏、喜欢,而不是被怜悯。搞懂了这一点后,我顺手又多拿了一个面包,总个三个面包给老伯。老伯见状,直嚷嚷说:“再多拿一个啊?买四个,才算70元。”
我客气的回应:“不要了,就三个,因为家里人少,买太多吃不完,怕浪费。可是买两个又吃不够,所以三个刚刚好。而且面包要吃新鲜的啊!我赶快吃完,才能再来买!诺!70元在这。”老伯被我的一席话逗笑了,还没会意过来,我就轻轻地把钱交到老伯手上,拉着凯宇快步走出面包店。
还好,凯宇和我的默契好,没多说什么就跟着我出来,走了一段路后,他说:“你哪里来的灵感,知道这样跟老伯买东西?”
我答:“我也没料到自己会这样接,就觉得虽然我想帮老伯,可是老伯不一定觉得自己需要被帮啊!所以要做就做得更到位一点,不能只以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我得想办法让他收得下,这份关心才有意义。”
回家后,打开面包,令人讶异的是,面包比想象中的好吃、对味。这下,除了关照老伯的生意外,我又多了一个理由满足私欲和体重。于是,我用了同样的方法,又跟老伯买了几次面包。用行动让他知道,我可以感受到他是用心在做面包的。或者,在晚上九点打折前20-30分钟,趁原价多买些面包,让后面的顾客以为老伯的面包销路很好,要买要快。
这是我和面包老伯的故事。我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类似的情况,你想要好好对待某个人,也希望对方能收下你的关心,如此,爱的流动才会圆满。那么不妨,在付出之前,花几秒钟想想 ,怎么做对方才能收得没有负担?能够好好的消化?如此,你可能不需要做太多事情,效果却是事半功倍!管理资源吧阅读glzy8.com/z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