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做个“老小孩”……

不妨做个“老小孩”
文/袁文良
人至老年,总要退休。从退休之日起,单位不用再去了,头上的乌纱也不在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官一身轻”了。而此时,儿女们也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且都各有各的工作,因而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自然会有寂寞之感。如果适应不了这种由清闲带来的苦闷,整天在唉声叹气中打发日子,就容易同病榻药罐子“交上朋友”。
其实,退休闲居在家的老年人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我认识一位退休在家的老干部,退休后自费买了一些有关魔术的书籍,并从网上搜索相关的技巧,还专门拜师一些魔术表演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自学了100多套小魔术。每当家庭聚会、社区开展活动等都要露上几手。每年寒暑假期间,还把小区的孩子们组织一起,时不时地给孩子们变些小玩艺出来,深受孩子及孩子家长的喜爱。小有名气后,经常应邀参加一些单位的文艺晚会,生活得自在逍遥。人们问起老人为什么如此这般时,老人总是说自己要“当个老小孩”。如果再细追问,老人则乐观地解释说:“当了一辈子官,绷了半辈子脸,如今成了老百姓,如果连路也不会走了,笑也不会笑了,岂不是要折寿?因此,我要找回小时候的童心,做一个老小孩。”
由此,我想到宋代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狂放劲头,并牵狗出城狩猎,酒后则敞胸露怀,难怪作者以“老夫聊发少年狂”而自嘲。
“当个老小孩”也好,“聊发少年狂”也罢,其意思是说退了休的老人不妨保持年轻人争强好胜、活泼好动、喜欢热闹和有好奇心等性格特点。现在各地有不少的老年时装表演队、老年秧歌队等,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着彩衣,脸搽脂粉,手拿绸扇,随着音乐心情地扭呀、唱呀、笑呀,仿佛是一群轻狂少年,完全是一副儿童的形象。
不过,“当好老小孩”、“聊发少年狂”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想当个“小孩”或去“狂”一下,但又放不下架子——要么放不下“官”架子,要么放不下“老”架子,认为自己曾经是单位的领导,曾经一呼而百应;或认为自己年岁大了,怎么能跟那些毛头小青年一样呢?其实,你越是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与孩子们交朋友,人们就越喜欢你;你越是没有架子,热心做一个“老小孩”,甘当一个“狂”人,人们就越尊重你。另外,你的“小”与“狂”是为了自己生活得充实,是为了自己身心的健康,在自己快乐的同时还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架子不能放下呢?
当然,“当好老小孩”、“聊发少年狂”,也还是要讲一些分寸,要有所节制,不能有伤大雅,更不能损害他人利益。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电话:13598831881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