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教父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简介:……

微博教父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简介:

  杜子建,被誉为“微博教父”,安徽作家,华艺传媒集团创始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活罪难逃》,传记作品有《人物志•华莱士》、《百年婚恋•蔡元培》、《百年婚恋•辜鸿铭》,策划并执笔编著企业经管名著《国美商业帝国》等作品。最新著作《微力无边》和《企业微博管理手册》被称为微博时代必备工具书。

  愉快的童年期:为成就铺路

  杜子建1966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贵池市茅坦乡,据杜氏家谱记载,当为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后裔,杜姓在当地也是少有的望族之一。童年的杜子建是快乐的,殷实的家境使他整天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

  对于酷爱书的杜子建来说,上学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尽管在学校里很调皮,但他的成绩还是挺不错的。那个时候父母一直教导他,要好好学习,不然长大以后就只能回家修地球了。幼年的子建也很懂事,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书。

  愉快的童年经历有利于一个人发展健康的人格,成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建立于童年的人格发展基础之上。有创伤的童年会对成年阶段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杜子建的人生成就与其童年时代酷爱书的习惯密切相关。

  心理学知识补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都特别重视和强调人一生中童年阶段的重要性,按此观点,杜子建先生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得益于他愉快的童年经历和形成的好读书习惯。

  不幸的青年期:自卑与超越

  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83年家里一连串的不幸遭遇让杜子建几乎失去了全部希望。1983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杜子建家中失火。一套三进三出的徽式民居、家里的全部财产,瞬时化为灰烬。经历火灾,对杜子建产生了心灵上的影响。

  杜子建也因在救火慌乱中踩上铁钉而染上破伤风,乡下缺医少药,当父母将他送到安徽池州医院时,医生表示无奈。最终杜子建竟奇迹般活了过来。但从此,杜子建变了,他的性格开始异常暴躁。

  火灾过去一年后,杜子健父母相继病倒,家境也远不如昔,杜子建不得不辍学回家,和姐姐一起维持一家六口的生计。强烈的自尊使他渴望别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他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想用文化来提升自己,可现实生活又使他感到虚幻,他想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然而却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压抑总要宣泄,他想用暴力来征服这个世界。他常随身携带两把尖刀,像仗义的游侠——堂吉诃德,到处打抱不平。秋收了,粮站里不收农民的余粮,豪爽的杜子建看着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为了卖粮不得不阵阵哀求“公家人”,气就不打一处来,上前就将“公家人”一顿“修理”;看到街头的“江湖人”,用甜言蜜语将乡民的血汗钱骗进腰包,他就上去给人一顿痛殴;看到乡村干部的子女仗势欺人,他就给人一顿暴打。用杜子建自己的话说,当时是打遍茅坦无敌手。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杜子建就这样整天在酗酒、斗殴中消沉,而自己却常常有着英雄般的感觉。

  虽然这个时期的杜子健遭遇生活的诸多挫折与坎坷,但是他的精神并未消沉,不仅如此,他也在试图寻找各种情绪宣泄的出口。除去方式的优劣暂且不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的人格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并未受到压抑,成功的超越了自我。

  心理学知识补充:《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他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阿德勒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人的优越和完善。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

  青年的牢狱之灾:与书为伴,与“敌”为友

  1990年盛夏的一个黄昏,喝得酩酊大醉的杜子建,与4个湖南的捉鳖人打架,将其中一人打成重伤。几天后,被警察带走,不久,他被判刑6年,投入安徽望江九成监狱。

  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杜子建彻底绝望了。六年,人生最美好的黄金岁月从此要在监狱里度过了。刚进监狱时,他经常惹是生非,和狱警对着干,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监狱里做着逃跑的准备,他感觉到监狱四周的大墙出奇的高,没有了自由,连风都是冷的。

  杜子建来时几乎没带什么东西,一箱子书倒成了他唯一的宝贝。空虚的时候他会静静地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也只有在此时,他才能找寻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平静。因为经常喝酒滋事,他被关过多次禁闭,在被关禁闭的日子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这个时候中队的杨指导员也常常从窗户口为他塞进一两本书,这让杜子建很奇怪,他不明白指导员为什么这么做,虽然和指导员谈活话不是很多,但杜子建总能从他那里找到一丝理解和尊重。

  过年了,监狱的新年有它特别的过法,几百号犯人聚在一起,很多人又展露了当日的绝活,这是一个很敏感的时期,大家都尽量保持着放松,克制思家的心情。1993年腊月29已经过去了,众多犯人的家属亲戚来了一拨又一拨,杜子建却没有等到家里的任何消息,在监狱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说法,头年包裹二年信,三年四年没人问,难道家人真的那么冷酷,才二年啊,那一夜,杜子建失眠了。大年三十早上,许多人都在分享着家里人送来的香烟、糖果,唯有杜子建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不远的小丘上,没有腊肉和香肠,“连苍蝇也不在他身边呆了”。他孤独地看着天,脑子里一片混乱。正在这时,有人喊,杜子建接见。杜子建一时愣了,这个时候家里还会来人吗?他急忙跑出去,见到的却是指导员的夫人,他顿时愣了,满监子的香烟粽子使他陷入浓浓的亲情中,他的泪眼模糊了。事后,杜子建找到了指导员,指导员说,子建,别人有人压岁,你也有了,你呆在这里才两年,我来这工作已十一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能不想家吗?好好改造吧,家里人何尝不是一样的心情在等你呢:杜子建沉默了。

  生命的新活力,情感的新寄托

  此后,杜子建收敛了许多,他更加热情地看书、写作,其中一篇诗作《雪》还在《安徽新岸报》上发表了。和指导员的交往,杜子建更是体味到了什么是尊重,杜子建说,就像苏芮的《牵手》唱的一样,我始终感到指导员在牵着我的手,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感触着我前行。

  指导员不断地用自己的人格感化着杜子建。一次,杜子建和许多犯人在一山脚下施工,由于全身投入,他根本没注意到头上一块大石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导员果断地挺身而出,把杜子建扑了出去,而指导员的后背却被砸成重伤。一个警察能在生命的关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抢救囚犯,这是何等的人格。杜子建再次折服了,他拒绝狱友抬指导员的要求,独自背起指导员就往医院跑去,这一次,他流泪了。

  积极改造,重塑自我

  杜子建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更加积极地投身改造,由于表现良好,1996年2月20日,他被减刑一年提前获释。离开监狱的那一天,杨指导员破例拉他喝了酒,指导员说,子建,你现在是自由人了,你现在当着我的面说,你以后还会不会再来这个地方?杜子建明白指导员的意思,往事重新浮过脑际,从对着干到朋友,是指导员挽救了他。离开监狱大门的时候,“杜子建打破了出监狱不回头看的“规矩”,频频回头,他暗下决心,换一种身份再来九成。

  借钱开店,尝试新生

  走进现实的生活,杜子建心中空荡荡的,感到无所适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从前的古式建筑已荡然无存,巨大的变化给了他强烈的陌生感,想有一番作为的杜子建去了上海。妹妹也去那里打工,为了让哥哥能重新做人,她借了一笔钱帮助哥哥开了一家饭店,由于性格的原因,饭店没开多久就关闭了。这个时候,杜子建认识了一位同乡女孩,感情的慰藉并没使他丧失希望。后来,他又开了一家面馆,起初生意很好,可紧接而来的八运会又使他陷入苦恼之中,由于所在路段交通管制,生意顿时清淡下来,女友也以父母不同意为由,提出分手。受了刺激的杜子建近乎崩溃了。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磨难,他甚至想到了死。这个时候是妹妹打动了他,她说:哥哥啊,你受了这么多苦,我希望你坚强起来,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啊,我不能没有你,你死了,我也随你而去。亲情使杜子建鼓起了重新活下去的信心。

  一连串的打击使杜子建感到四处茫然,他每天奔波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总感觉在逃,更多的绝望,更多的希冀。这时,妹妹的一句话开导了他,哥哥,你可以把心里想的写出来啊,你写给我的信语言优美,极富文采和哲理,我们单位都在传抄呢。一句话提醒了杜子建,冥冥中他似乎感到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

  写作出名,厚积薄发

  1998年夏,杜子建在上海租了一间昏暗窄小的民房,他封上了门窗,房内仅一桌、一椅、一床,从此,他把自己锁进了又一个“牢房”,开始了炼狱般的写作。思绪滚滚而来,忘我的工作使他忘却了时间,只有在痛哭时杜子建才能从回忆中醒来,面对一日苍老一日的哥哥,妹妹怕了。她认为哥哥疯了,患了精神病。整整两个月不分昼夜的写作,杜子建完成了近五十万字的作品——《活罪难逃》。划完最后一笔,这位坚强的汉子再也忍不住了,他踉踉跄跄地跑出房门,仰天长叹一声,我杜子建终于“逃”出来了。说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潸然泪下。周边的人惊异地望着这位满头白发的“中年人”,一时间全傻了。

  回到老家,杜子建的长篇小说手稿在当地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读开了,1999年冬,在安徽池州作协举办的一次笔会上,杜子建作为一业余作者上台发言,他独特的经历,感情充沛的发言引得在场作协人员的浓厚兴趣,《清明》杂志主编段濡东更是连夜读完了这部长篇小说,看后予以极高评价,在和杜子建一番长谈后,段濡东亲自多方联系出版社,出版这篇小说。

  《活罪难逃》迅速走红大江南北,杜子建也一下子成了名人。2001年8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纪事》栏目组专程与杜子建一起来到九成监狱,做了一期《铸魂之地》的节目。几十位狱警前来迎接,面对丈夫曾经呆过5年的地方,俞桂兰抑制不住失声痛哭,杜子建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出狱近6年了,他终于实现了当日跨出九成监狱大门时心里的许诺,换一种身份来到了这里。

  在和狱犯谈天的时候,杜子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失去自由,而是对失去自由的漠然。杜子建的农民、囚犯、作家之路或许能给许多青年以启示,只要你热爱生活,生活同样会给予你丰富多彩的明天。

  在接下来的十来年内,他又分别出版了其它的一些名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华艺传媒集团创始人,被媒体誉为中国的“微博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