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日 两篇

  一篇 节日你真的会过吗……

清明之日 两篇

  一篇 节日你真的会过吗

  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做法越来越夸张,越来越过分!近几年来,我觉得中国的各种传统节日的节味越来越淡!这不禁让我自问:你真知道该怎样过传统节日吗?难道我们的所有传统节日,真的都不可避免的要陷入名存实亡的困境吗?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一定需要保护和捍卫!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为了表达我们学生们对先烈们的崇敬、感激~~~之情我们学校也举行了去烈士陵园扫墓地活动。这天傍晚回到家中电视上扑面而来的新闻是:以前扫墓是烧金钱美女,房子汽车,现在是升级到烧IPAD,IPHONE。

  看到这条新闻时,我们一家人议论纷纷,大家各抒所见。爸爸手指着电视愤愤不满地对我和妈妈说:“现在扫墓的人攀比心理太严重了,扫墓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地说!

  紧接着的一条清明节在网上进行扫墓的新闻让刚刚平静一点的我们大家一下子就像飞跳到了火炉里,似乎心中那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随时就要喷发出来是的。

  气的老爸从桌上一把抓起遥控器立即把电视给关了,然后嘴里嘀咕着进了卧室……我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书桌前,我开始思绪万千起来!现在,我们大家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

  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只是一次减压的好睡眠或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彻夜狂欢的借口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符号……

  种种一些原因已经使我们节日的习俗与文化气息变得越来越稀薄,已经使我们节日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而节日在强化人的文化认同意识方面的仪式功能正日渐丧失。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没有得到有力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真的会过吗?时代、经济、科技在日益不断地发展,它们飞速的发展虽然给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我们有了它们的同时也往往失去了一些有着重要意义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文化气息!

  二篇 写在清明之日

  有一种距离是我们始终所无法被准确测量到的-----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望着那片对我来说是寂寞的领域,但对他们来说或许是块安乐的故土。每一年这一天的不请到访,总会略带一点复杂的思绪,说不清是怎么一回事。逝者在里头我在外头,我看得见你而你却看不见我;逝者在天上我在地上,我想起你而你是否也能想起我:逝者在梦里我在现实里,我看得见你而你是否也能看得见我?

  论起“生与死”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有句话这么说的:“有的人活着,但却已经死了如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可却依然还活着生命常在。”的确,有谁能给出准确地欲知一个人从降临人间到结束会有多长时间和距离呢?尽管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对于世俗而言生命不承认注定,因此生与死的距离也就成一个最不确定的问题。管理资源吧阅读glzy8.com/zl/转载请保留

  有些人降临后却还没开始生命的进程,由于某种无法抗拒的因素便早早终结了生命,这样的生死距离显然是太短暂了,短暂得让人甚至感觉生与死之间根本就没有距离的存在;而那些生命已经开始并处在进程中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是否知道生与死的距离?显然是没有人知道的。因为人生充满太多不确定因素,当发生任何一场灾难时,都有可能强行扭转生与死的距离。

  人生本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如果说把东西放下或许人人都能做到;但如果说要把心放下恐怕能做到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生命总在修炼的进程中前行,生与死的距离只是一个不变的自然定数,但这个定数的前提一定是生命的自然状态;生活在世俗中的每一个人若患上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可能改变生与死距离。

  不要以为自己的人生路还很长就可以随意的去挥霍掉时间。也不要认为末日就在不久的将来就抓紧时间让自己无限制地放纵。人生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长度,活在当下。

  面对生活,有时候难免会产生很多的无奈,也会感觉活着真的很没意思,会觉得这个世界有你和没你都是一样。我要告诉你:你错了!有你,这个世界也许没办法全听你的保持和平状态。但你的一个微笑或鼓励,或许会挽救一颗濒临绝望的心灵;你的问候和存在,更会让家人倍感温暖;你的帮助,会让一个跌倒的人重新站起来。生活就像打篮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每个位置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说,每个人活着,都可以为这个世界做很多很多事情,活着是能够发挥你人生的价值。

  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无论是悲伤还是痛苦,都将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害怕悲伤,有悲伤不一定是坏事,脆弱的人会被打倒,而坚强的人能促使自己更多的思考,然后慢慢地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有痛苦也不一定是坏事,只有在痛苦中,我们才会在重重压力之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才会思考人生真正为之奋斗的目标。

  活着,努力的活着,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位人,尽可能的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也活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