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种下的希望

  在清明种下的希望

  (笔名:休沁音)

  棠棣文学社策划部部长

  这一年的春雷来得有些晚,往年“雨水”就到来的春雨,今年却姗姗来迟,“惊蛰”已经过去几天了,还似乎没什么动静。经历了一个寒冬的压抑,万物都似乎等待着,等待着生命的重新展现。枯黄的叶子已落了一地,光秃秃的树干似乎在张开双臂拥抱阳光雨露;河中的鱼儿不时跳出水面,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一圈圈的涟漪;夜晚偶尔传来几声蛙鸣,似乎在呼唤着,这是一个潜伏期,万事俱备,蓄势待发,就差一声号令。

  早春还带着冬天的尾巴,阴冷的灰沉沉的天空,黑云不断聚集。“轰隆”一声,这一响春雷终于在万物热忱的乞求中绽放,如一声号角,号召着新生命的到来。然后淅淅沥沥的小雨便漫天地铺洒下来,和着雷声,草木也都打起精神,扭着腰肢,跳起舞来,协奏着一曲天籁。

  绵绵的春雨就开始滋润着大地,大概要持续一个月。即使到了使人“断肠”的清明节,春雨仍旧“淅沥沥”的下着,愁煞多少文人墨客。然而,大地此时已经一片澄明了,俗语曰“春雷响,万物长”、“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然而,在外求学的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这样熟悉而陌生的景色了。不过,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我还是能够感觉到春天的痕迹的。光秃秃的树干上抽出了嫩芽,枯黄的草丛也依稀透出了几抹娇嫩的绿,空气中蔓延着一种泥土的清香。

  清晨,素衣,撑着一把透明的伞,镶嵌在这灰绿而透明的空间里,似乎自己也要融入这片澄净的世界。在这个应该踏青的节气里,我感觉到一声来自空中的遥远的呼唤,是到了放下书本,关掉手机,收起电脑的时候了。走下楼,校园呈现出难得的宁静,很多人都回去祭祖了。我的家乡清明并没有祭祖的习惯,清明对我来说也就没有所谓的伤感和惆怅,在记忆中留下的是像雾般模糊轻盈的欢声笑语。农忙刚过,禾苗在温润的春雨里挺直了腰杆,嫩绿的叶子铺展着,迎接着每一滴到来的甘露。雨滴在叶子上滑动,就像绿色的珍珠,我想这就是对“翠色欲滴”最好的诠释了吧。回忆在眼前慢慢浮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外环路。我蹲下来观察草地上的叶子和雨滴,意识到无论是哪个地方,生命的呼唤在和展示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作为“高等级”的生命形态,往往会忘记一些最简单的常识。忽然,在一片嫩绿丛中一株翠绿闯入我的眼帘:是一颗柠檬树的苗子。我不知道这棵树苗是打哪儿来的,周围并没有柠檬树,但是它让我觉得似曾相识。是的,在不长不短的过去的日子里,我曾经细心地呵护过它。

清明种下的希望

  田里的农活忙完了,孩子的活儿才刚开始。我们在“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的清明时节,顶着一个草帽,抬着一把锄头,迎着雨丝风片,三五成群,走向草地、走向森林,去寻找那些沉睡了一冬,被春风雨露唤醒的各种树木的幼苗,有柠檬、荔枝、龙眼和芒果和月桂树等。小心翼翼地把一簇簇的树苗一株株的分开,用泥土把它们的根包裹好,排列着放在大伯亲自用竹片织的簸箕上。然后,种在池塘的周围或者移植到其他较宽阔的草地。大概因为很喜欢吃柠檬的原因,我和另外一个伙伴总是负责柠檬苗的种植和护理。这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我们一般早上出发,傍晚才带着满意自豪的笑容回到家。长辈们看着这一群浑身湿透、头发滴着雨珠、手脚泥泞的孩子,是哭笑不得,只好叫我们赶紧去换洗衣服。然后,每天我们都要去池塘边、草地里走走,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一天天地长大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有时候还要比谁种的长得快、长得好。今年寒假回到家,大伯拿出腌制好的柠檬出来,说“瞧,柠檬树今年结了很多果子,尝尝吧。”。看着金黄色的腌好的柠檬果,我吞了吞口水,拍拍胸脯说道“哈,当年我们不是胡闹吧,看,这就是我们的成果。”说着夹起完整的一个柠檬放进嘴里,酸得我眼泪都流下了。大家看着我的滑稽的表情都哈哈大笑。

  微风吹过耳旁,好像传来儿时清脆的笑语和家人爽朗的笑声。我微笑着轻轻地拨开压在柠檬苗上的枯枝,我不想把它种在宿舍的阳台,它不属于那个狭窄的地方。就在这里,我知道它会成长得很好。从今天开始,我会经常来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