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审美与爱美

  闲话审美与爱美……

闲话审美与爱美

  闲话审美与爱美

  文/袁文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其间笔者发现人们也越来越爱美了。不论男女老少,都力图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潇潇洒洒,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姑娘们,总想走在街上,让自己的美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然而,什么是美,怎样去美,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很有研究一番的必要。

  美,是人们的共性,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它表现了人们的一种文化,表现了人们的一种素质,表现了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哲学笔记》中明确指出:“劳动产生了美”,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毛姆也曾说:美“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俄国文学家高尔基则说:“劳动形成了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美丽的和伟大的东西”,并且预言“美学是将来的伦理学”。意大利哲学家托?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也有人讲:“美就是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种社会属性,它存在于被反映者之间产生的审美关系之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美是一种社会属性,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对某些事物、某些问题的审美观点,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同一个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职业的变化、地位的提升、地域的迁徙、阅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其审美观点也会发生改变、出现差异。仅就形体和服饰打扮来说,人们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曾发生了诸多变化。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广大女性以穿着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为美;而在上世纪六七十代的特定时期,全国上下以绿军装、绿军帽为美。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服装和饰物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种给人靓丽之感的外在美,认为越华贵的衣着饰物越显得美,也越显得有身价,有些女青年甚至把“露、透、瘦”看成是一种时髦,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的暴露自己的肌肤。差异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惊叹。

  俄国文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茨基曾说:农家少女“体格健壮”、“长得结实”,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而“上流社会”对“美人”的看法则是“纤细的手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衡量美的标准也同样存在着天壤之别。

  目前,我们的社会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十分崇尚美的时代,不论从物质到精神,人人都在追求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已成为人们流行于口头上的一句俗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没能理解美的内涵与真谛,甚至把早已被人们摒弃了的丑陋东西当作美,诸如传播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散布一些无中生有的“内部资料”,吹嘘一些恶语中伤的“幕后新闻”,热衷庸俗的社会交往等。人们爱美,青年人更应该美一些,但看一个人美不美,人仅要看他的衣着形体,更要看他的心灵、行为、语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就是人们对美的倡导与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较高的素质,即使打扮得再光彩照人,再靓丽辉煌,也不过是瞬间即逝。

  荀子曾经讲:“形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于君子也;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于小人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心灵的优美与身体的优美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因此,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管怎样美,都应该重视和追求思想意识的美、道德情操的美、精神意志的美、智慧才能的美。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电话:13598831881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