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种生活,坚持

  【“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选择一种生活,坚持

  【“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泪流绵绵。无限伤感。

  故事很简单:留学东瀛的女子海髮对深居简出落落寡合的女子千寻久日生情,为撕下千寻男友的伪善和揭开所谓爱情的真相,海髮竟然不惜以身点火。肝肠寸断的千寻果然从此绝望不再幻想,但从前奇货可居一呼百应的海髮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在千寻的决绝仇恨中醉生梦死不教而诛。

  那么你们,你们中间还有人,相信爱情吗?我不信。从来不。

  不懂开心的人是不会懂得小说艺术的。这话是昆德拉说的。而我要说,不懂伤心的人更不会懂得小说艺术。别误会,我没有苦难情结,但我坚信一个深谙苦难在心中煮血的创作者能为很大的一个群体诚恳的代言。就如你们现在看到的《时有女子》,如果匡匡是妙手偶得,那么这事情我要妒忌,可见这女子命定是缪斯的选民;如果匡匡是苦心经营,那么这事情便很可爱,这女子已经向着大家的路上义无返顾地去了。

  《时有女子》文的节奏很是出彩,从容淡定的节奏有着一种置身事外的阴冷和坚定,与第一人称的叙事又恰能制造出认同体验上的间离。文中对“我”,也即千寻的白描为零,但总有一个素面朝天一袭洁衣的传统女子跃然屏上,与海髮辅承相映对望生辉,那眉宇之间的矜持和站在一边的城府甚至伸手可及。《时有女子》文的节奏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电影中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叙事,如果说巴赞的理论使电影叙事的时间和空间获得尊重,那么在文字上的气定神闲拿捏自如无疑令文本本身在面对意义的时候不卑不亢。“在我们内心身处,有一块空无依傍的意义的荒原”,这是套在现在所有仍在写字的大师小家身上永恒的镣铐,若要舞得轻盈,个中的超拔绝非涅磐二字一言以蔽之。当然,这种尝试的冒险性就在于众口难调未必尽如人意,没有普适性的离经叛道就意味着获取尊严要比蹈常袭故困难得多,这也许就是菊斋那次争论的缘故罢。——然而这种尝试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清楚。需要指出的是,文本在放弃对某些常陋的惯性追求后常常独辟蹊径向死而生对作者本人的学养要求非常之高,于强者智者,出清新隽永;反之,则东施效颦,画虎类犬不伦不类。——文无定法,然心有常鹜。glzy8.com/zl/转载请保留

  记得王小波曾经说过,现代小说越来越令看小说的人高兴,写小说的人害怕。显然,他指的是技巧。对,我们要说说情节的铺排了。观影的过程中如果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那么这电影必定是成功了,同理,阅读亦然。《时有女子》将真正的爱情悬置而将一个柔焦的模糊感情推至前景,将一个不可一世的女皇闪亮登场却将一个飞蛾扑火的痴心女子藏于内帏,故事本身变得狡黠而隐蔽,这类口味的取舍就有很大的主观意味匿于其中了,而对于璇子此类醉心东方美学之流来说很是受用。东西审美之比较无关宏旨,璇子在此不敢弄丑。东方美学重人生而不重知论,重了悟而不重论证,“和知行,合天人,同真善”,显然《时》文不可有推理,不可寻线索,唯一的路标是人情人理世道人心。是为“体验”。后现代叙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颠覆和构建,试看如今网络写手哪个不是偷语法的巧沾病句的光,就如小鱼心中的偶像之一林夕,那位同学也是写病句的一大高手啊。是为不破不立。呵呵。

  《时有女子》文中也有一笔璇子耿耿于怀,就是文中收尾有急近之虞。愁云惨雾中的千寻万念俱灰的心情可以理解,个人感觉收笔匆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文气韵的丰沛和饱满,质言之,情感未及饱和即已谢幕。高峰体验的缺失或者不够酣畅尽兴直接影响了表达的极至。比如设计一个两位女子再次邂逅的场景,令人物的命运和彼此心理的感情一如既定永难回头。但或者匡匡有自己的打算,以她的笔力,瓜田纳履李下整冠非她所为。芊芥之疾,瑕不掩瑜。《时有女子》仍是璇子眼里因缘际会可遇难求的上乘佳作,值得一品。若你手头有碟,请取出宫崎俊《千与千寻的幻影仙踪》原声碟,就着无伴奏女声清唱的惆怅和典雅的忧伤读《时有女子》吧,我打赌那滋味不错!

  喜恶之道,匹夫之求。匡匡,不可奢望你的作品能被所有的人接受。璇子于苦闷中常借一位诗人的话聊以**,在此也赠匡匡且与所有在寂寞中默默走路的人共勉。

  “人,要敢于选择一种生活,并坚持下去!”——他说得对。管理资源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