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小常识之西洋白酒外国酒习惯称之为洋酒,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产酒的历史和文化。目前,洋酒的品种很多,酒牌更是五花八门,举不胜举。比较著名的产酒国家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
酒水小常识之西洋白酒外国酒习惯称之为洋酒,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产酒的历史和文化。目前,洋酒的品种很多,酒牌更是五花八门,举不胜举。比较著名的产酒国家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俄国、瑞士、西班牙等。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首推法国。法国生产的白兰地、香槟酒、红、白葡萄酒及各种烈性甜酒,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次是英国,英国生产的金酒和威士忌,都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苏格兰威士忌特有的烟熏味道使其在威士忌家族中独占鳌头。德国的啤酒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还有原苏联和北欧的伏特加、牙买加的罗姆酒,更是远近皆知。美国的酿酒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比较著名的波本威士忌等。
各种酒类的生产工艺不同,但一般可以分为蒸馏酒和酿造酒两大类。蒸馏酒是在酿造过程中,采用蒸馏的方法浓缩酒精,提高酒度的酒种,酒精含量常在40%(常记为40? )以上,所以又称之为烈酒。在介绍外国烈酒之前,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酒度的表示方法。目前,国际上酒度表示法有三种:第一种:标准酒度(Alcohol% by volume)。标准酒度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aka)发明的。它是指在20℃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这种表示法比较容易理解,因而使用较为广泛。标准酒度又称为盖·吕萨克酒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此法,或用缩写GL表示;第二种;英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VK)。英制酒度是18世纪由英国人克拉克(Clark)创造的一种酒度计算方法;第三种:美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US)。美制酒度用酒精纯度(Proof)表示,一个酒精纯度相当于0.5%的酒精含量。
英制酒度和美制酒度的发明都早于标准酒度的出现,它们都用酒精纯度“proof”来表示。但三种酒度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因此,如果知道英制酒度,想算出它的美制酒度或标准酒度,只要有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来:
标准酒度x1.75=英制酒度
标准酒度x2=美制酒度
英制酒度x8/7=美制酒度
在餐厅酒吧和销售部门,通常习惯把烈酒分为六大类:即金酒(Gin)、 威士忌(Whisky)、 白兰地(Brandy)、 伏特加(Vodka)、 罗姆酒(Rum)和 特吉拉酒(Tequila)。
附:烈酒的原料和产地酒名原材料主要生产国地区年份金酒谷类、杜松子、香草英国、荷兰无年份威士忌谷类、大麦、玉米、稞麦苏格兰、爱尔兰、美国有年份标准白兰地葡萄、水果法国干邑有年份标准朗姆酒甘蔗糖牙买加、古巴至少二年伏特加小麦、马铃薯俄罗斯、波兰、美国无年份特基拉龙舌兰、仙人掌类墨西哥有/无年份。 ——酒水与礼仪
善于饮酒的人,不仅能饮,而且会饮。要真正做到善用酒水,合乎礼仪,一般需要特别注意搭配菜肴、敬酒干杯和酒量适度等三大问题。
1、搭配菜肴。酒水的主要功能,是在用餐时开胃助兴。然而欲使酒水正确的发挥这一作用,就必须懂得酒菜搭配之道。唯有如此,二者才会相得益彰。不然,就很有可能会是事倍功半,甚至坏人食欲。下面,分别就中餐与西餐聚餐、宴餐时,酒水与菜肴的正确搭配方法,略作一些介绍。
(1)中餐中酒菜的搭配
若无特殊规定,正式的中餐宴会通常要上白酒与葡萄酒这两种酒。因为饮食习惯方面的原因,中餐宴请中上桌的葡萄酒多半是红葡萄酒,而且一般都是甜红葡萄酒。先用红葡萄酒,是因为红色充满喜气,而选用甜红葡萄酒,则是因为不少人对口感不甜、微酸的干红葡萄酒不太认同。通常在这位用餐者面前餐桌桌面的正前方,排列着大小不等的三只杯子,自左而右,它们依次分别是白酒杯、葡萄酒杯、水杯。 具体来讲,在搭配菜肴方面,中餐所选的酒水讲究不多。爱喝什么酒就可以喝什么酒,想什么时候喝酒亦可完全自便。 正规的中餐宴会一般不上啤酒。在便餐、大排档中,它的身影方才更为多见。客观地讲,以之搭配凉菜,效果要更好一些。
(2)西餐中酒菜的搭配
在正式的西餐宴会里,酒水是主角,不仅它最贵,而且它与菜肴的搭配也十分严格。一般来讲,吃西餐时,每道不同的菜肴要配不同的酒水,吃一道菜便要换上一种新的酒水。 西餐宴会中所上的酒水,一共可以分为餐前酒、佐餐酒、餐后酒等三种。它们各自又拥有许多具体种类。
餐前酒,别名开胃酒。显而易见,它是在开始正式用餐前饮用,或在吃开胃菜时与之配伍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在餐前饮用的酒水有鸡尾酒、味美思和香槟酒。
佐餐酒,又叫餐酒。毫无疑问,它是在正式用餐期间饮用的酒水。西餐里的佐餐酒均为葡萄酒,而且大多数是干葡萄酒或半干葡萄酒。 在正餐或宴会上选择佐餐酒,有一条重要的讲究不可不知,即“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这里所说的白肉,即鱼肉、海鲜、鸡肉。吃它们时,须以白葡萄酒搭配。这里所说的红肉,即牛肉、羊肉、猪肉。吃这类肉时,则应配以红葡萄酒。鉴于西餐菜肴里的白肉多为鱼肉,故这一说法有时又被改头换面地表述为:“吃鱼喝白酒,吃肉喝红酒”。其实二者的本意完全相同,不过,此处所说的白酒、红酒,都是葡萄酒。
餐后酒,指的是在用餐之后,用来以助消化的酒水。最常见的餐后酒是利口酒,它又叫香甜酒。最有名的餐后酒,则是有“洋酒之王”美称的白兰地酒。
在一般情况下,饮不同的酒水,要用不同的专用酒杯。在每一位用餐乾面前桌面上右边餐刀的上方,大都会横排放置着三、四只酒水杯。取用它时,可依次由外侧向内侧进行,亦可“紧跟”女主人的选择。在它们之中,香槟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往往必不可少。
2、敬酒干杯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饮用酒水颇为讲究具体的程式。在常见的饮酒程度式之中,斟酒、祝酒、干杯应用最多。下面,分别对其合作一些说明。
(1)斟酒。通常,酒水应当在饮用前再斟入酒杯。有时,男主人为了表示对来宾的敬重、友好,还会亲自为其斟酒。
在侍者斟酒时,勿忘道谢,但不必拿起酒杯。可是在男主人亲自来斟酒时,则必须端起酒杯致谢,必要时,还须起身站立,或欠身点头为礼。有时,亦可向其回敬以“叩指礼”。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餐宴会上,它表示的是在向对方致敬。
主人为来宾所斟的酒,应是本次宴会上最好的酒,并应当场启封。斟酒时要注意三点,其一,是要面面俱到,一视同仁,而切勿有挑有拣,只为个别人斟酒。其二,是要注意顺序。可以依顺时针方向,从自己所坐之处开始,也可以先为尊长、佳宾斟酒。其三,是斟酒需要适量。白酒与啤酒均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则无此讲究,要是斟得过满乱流,显然未必合适,而且也是浪费。
除主人与侍者外,其他宾客一般不宜自行为他人斟酒。
(2)敬酒。敬酒,亦称祝酒。它具体所指的是,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为了某种事由而饮酒。在敬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之言。在正式的宴会上,主人与主宾还会郑重其事地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程序。>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频频举杯祝酒,会使现场氛围热烈而欢快。不过,要是致正式的祝酒词的话,则应在特定的进间进行,并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通常,致祝酒词最适合在宾主入席后、用餐前开始。有时,也可以在吃过主菜之后、甜品上桌之前进行。不管是致正式的祝酒词,还是在普通情况下祝酒,均应内容愈短愈好,千万不要连篇累牍,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让他人等候良久。在他人敬酒或致词时,其他在场者应一律停止用餐或饮酒。应坐在自己座位上,面向对方认真地洗耳恭听。对对方的所作所为,不要小声讥讽,或公开表示反感于对方的啰嗦。
(3)干杯。干杯,指的通常是在饮酒时,特别是在祝酒、敬酒时,以某种方式,劝说他人饮酒,或是建议对方与自己同时饮酒。在干杯时,往往要喝干杯中之酒,故称干杯。有的时候,干杯者相互之间还要碰上一下酒杯,所以它又被叫作碰杯。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提议干杯者,可以是致祝酒词的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在场饮酒之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面含笑意,目视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祝福的对象,口颂祝颂之词。如祝对方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节日快乐、工作顺利、事业成功以及双方合作成功,等等。在主人或他人提议干杯后,应当手持酒杯起身站立。即便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水杯装装样子。在干杯时,应手举酒杯,至双眼高度,口道“干杯”之后,将酒一饮而尽,或饮去一半,或适当的量。然后,还须手持酒杯与提议干杯者对视一下,这一过程方告结束。过去,在中餐中喝白酒,干杯必须一饮而尽,杯内不剩残酒,现在则不必非得如此。在西餐里,祝福干杯讲究只用香槟酒,而绝不可以啤酒或其他葡萄酒滥竽充数。饮香槟干杯时,应饮去一半杯中之酒为宜,但也要量力而行。在中餐里,还有一个讲究。即主人亲自向自己敬酒干杯后,应当回敬主人,与他再干一杯。回敬时,应右手持杯,左手托底,与对方一同将酒饮下。有时,在干杯时,可稍为象征性与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时,不要用力过猛,非听到响声不可。出于敬重之意,可使自己的酒杯较为对方为低。与对方相距较远时,可以“过桥”之法作为变通,即以手中酒杯之底轻碰桌面。这样做,也等于与对方碰杯了。不过,这一方式只是中式的。在西餐宴会上,人们是只祝酒不劝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酒杯时,尤其不能彼此碰杯。在西式宴会上,越过身边之人,而与相距较远者祝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也不允许。
3、酒量适度。不管是在哪一种场合饮酒,都要有自知之明,并要好自为之,努力保持风度,做到“饮酒不醉为君子”。(1)饮酒限量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争强好胜。故作潇洒,饮酒非要“一醉方休”不可。饮酒过多,不仅易伤身体,而且容易出丑丢人。惹事生非。我国的古语里,早就有“酒是伤人物”,“酒乃色媒人”之说,饮酒时勿忘以之自警。不仅高兴之时需要如此,心情不佳之时也需要如此,万万不可借酒烧愁。至于存心酗酒,是更不应该的自残行为。在饮酒之前,应根据既往经验,对自己的酒量心知肚明。不管碰上何种情况,都要超水平发挥。在正式的酒宴上,特别要主动将饮酒限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免得醉酒误事。(2)依礼拒酒假如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而不能饮酒,可以下列合乎礼仪的方法之一,拒绝他人的劝酒。方法之一,是申明不能饮酒的客观原因。方法之二,是主动以其他软饮料代酒。方法之三,是委托亲友、部下或晚辈代为饮酒。方法之四,是执意不饮杯中之酒。不要在他人为自己斟酒时又躲又藏,乱推酒瓶,敲击杯口,倒扣酒杯,偷偷倒掉。把自己的酒倒入别人杯中,尤其是把自己喝了一点的酒倒入别人杯中,也是不对的。(3)移风易俗在饮用酒水时,不要忘记律己敬人之规。特别是要抛弃下列既有害于人,又有损于己的陋习恶俗。第一,不耍酒疯。极个别的人,在饮酒时经常“酒不醉人人自醉”,借机生事,装疯卖傻,胡言乱语。这一做法,实在令人厌烦。第二,不要酗酒。有的人嗜酒如命,饮酒成瘾。这不仅有碍身体,而且也有损个人形象。
第三,不要灌酒。祝酒干杯,需要两厢情愿,千万不要强行劝酒,说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一点点”。非要灌倒他人,看对方笑话不可。第四,不要划拳。有人饮酒时喜欢猜拳行令,大吵大闹,哗众取宠。其做法,也是非常失礼的。
——调酒师的从业要求
调酒师,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个特殊职业,其工作非常直观地展示在客人面前,对酒里酒外都要精通,在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对酒了如指掌
调酒师的工作离不开酒,对酒品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工作的开展。作为一名调酒师要掌握各种酒的产地、物理特点、口感特性、制作工艺、品名以及饮用方法,并能够鉴定出酒的质量、年份等。
此外,客人吃不同的甜品,需要搭配什么样的酒,也需要调酒师给出合理的推荐。最后,因为鸡尾酒都是由一种基酒搭配不同的辅料构成,酒和不同的辅料会产生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效应,从而产生什么样的味觉差异,对于调酒师而言,是创制新酒品的基础。
二、掌握调酒技巧
正确使用设备和用具,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用具寿命,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保证。此外,在调酒时调酒动作、姿势等也会影响到酒水的质量和口味。调酒以后酒具的冲洗、清洗、消毒方法也是调酒师必须掌握的。
三、了解酒背后的习俗
一种酒代表了酒产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不同地方的客人有不同的饮食风俗、宗教信仰和习惯等。饮什么酒,在调酒时用什么辅料都要考虑清楚,如果推荐给客人的酒不合适便会影响到客人的兴致,甚至还有可能冒犯顾客的信仰。
四、英语知识很重要
首先是要认识酒标。目前酒吧卖的酒很多都是国外生产的酒,商标用英文标示。调酒师必须能够看懂酒标,选酒时才不会出差错,因为所有物理性质都一样的酒如果产地不同,口感会大相径庭。而且调酒师经常会遇到客人爆满的情况,此时如果对英文标示的酒标不熟悉,还要慢慢地找,会让客人等得着急。其次,酒吧里的客人经常会有许多外国人,也要懂一些外语。
五、具备较好的气质
调酒师对身高和容貌有一定的要求,当然也并非要求靓丽如偶像明星,关键是要有由得体的服饰、健康的仪表、高雅的风度和亲善的表情展示出来的个人气质。此外,天生心态平和,喜欢和人打交道对于顺利从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酒之最→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
→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
→我国最早的酒精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
→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 无锡黄酒厂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 古墓出土的酒,现 存故宫博物院。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最早提出酿酒始于农耕的人:汉代刘安<<淮南子>>,“清盎之美, 始于耒耜”。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发酵产物的人:晋代的江统<<酒诰>>。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现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酿酒全过程的图像: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庖厨图>> 画像石。
→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最早的酿酒规章:周代,见<<礼记·月令>>。
→古代学术水平最高的黄酒酿造专著: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经>>。
→最早记载加热杀菌技术:北宋<<北山酒经>>。
→古代记载酒名最多的书:宋代张能臣的<<酒名记>>
→古代最著名的酒百科全书:宋代窦苹的<<酒谱>>。
→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最早的卖酒广告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宋人酤酒>>:“宋人酤酒, 悬帜甚高”,帜:酒旗。——历史上“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
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 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酒品的风格
任何一种酒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不同的酒品风格各异,甚至同一品种的酒风格也会不同。酒品的风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酒品的色香味以及酒体等,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酒品的风格特点就必须从它的色香味体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一、酒的颜色
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酒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和印象就是酒品的颜色。酒品的颜色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变化大,酒品世界五彩续纷,色彩纷呈,红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今人目不暇接。带有颜色的酒在我国很早就已出现,而且品种较多,从众多的诗词中便可略见其风姿,如李贺的"小槽酒滴真珠红",杜甫的"鹅儿黄似酒",白居易的"倾如竹叶盈尊绿"等,描写的是珍珠般闪亮的红酒,鹅雏般嫩黄的黄酒,竹叶般青绿的绿酒,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此外,还有金黄色的酒、唬珀色的酒、碧绿色的酒、咖啡色的酒等等。当然,在国内我们习惯上把用谷物发酵后蒸馏出来的无色透明的酒叫"白酒",而将所有带有颜色的酒称之为色酒,但很多进口的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都带有一定的颜色,这些酒又不能称之为色酒。鉴于这一原因,我们将所有酒精度较低,且带有色彩的酒称之为色酒,如葡萄酒、黄酒、各种利口酒等,那么,酒品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呢?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酒品颜色的形成有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来自酿酒原料。
很多果酒由于其酿造原料中含有色素,酿出的酒也就带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葡萄酒,在葡萄经过压榨发酵过程中,果皮和果肉里的色素不断析出,并进入酿成的酒液里,因而使得酿成的红葡萄酒大多成棕红色,可以说,红葡萄酒的这种颜色也是葡萄本身的颜色。酒原料的自然本色能给人以纯朴清新之感,显得朴实无华,因此,一般情况下酿酒者都能尽量使酒液保持酿造原料的本色。
第二,酒品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生色。
这是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形态的改变从而改变酿酒原料的本色,这种自然生色现象是在酒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蒸馏白酒在经过加温、汽化、冷却、凝结之后,改变了原来的颜色而呈无色透明状。一般情况下,这种自然生色现象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者不会去改变它的。
第三,人工或非人工增色。
人工增色是生产者为了取悦顾客而在酒液中添加一定的色素或调色剂,以此来改善酒品的风格。这种调色剂的增加有时会导致酒液变味变坏,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滥用色素或调色剂还会使酒色风格出现不协调,以至破坏酒品的风格,非人工增色大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酒液改变了原来的色泽,如陈酿中的酒染上容器上的颜色,它的目的是使酒液色泽更加美丽,如白兰地酒,装入橡木桶进行陈酿时,一方面慢慢地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使酒更趋成熟,另一方面在陈酿过程中不断吸收橡木桶木质的颜色,使酒液呈令人悦目的琥珀色。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营养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色酒比白酒更适合于现代消费,因为色酒具有酒度较低,刺激性小,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等特点,适量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色酒有时还能起到增添饮酒气氛的作用,使人充分品味到饮酒的快乐与满足感。酒的色泽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只要能充分表现酒品的独特风格,达到使人赏心悦目的效果,一般都会受到欢迎。从感官要求出发,白酒应该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浑浊和沉淀等;啤酒酒色透明,富有光泽,无失光现象,无黄色或咖啡色小颗粒,泡沫洁白细腻持久,黄酒呈浅黄或金黄色,清澈透明,光泽明亮,无悬浮物,无浑浊;果酒酒液透明,无悬浮微粒,无沉淀,酒瓶内壁无附着物等。当然,在审视酒品的色泽风格时,还应注意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室内的光线明暗,包装材料的透明度等。
——小侃中国酒文化我国素多名酒,其中如茅台等某些酒早就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酒的产销量也非常之大,可说是酒的大国。从造酒史来看,更是酒的古国。
关于酒的发明者一说是夏代的仪逖,一说是商代的杜康,但均无确证。约在公元前二千八百年至前一千八百年的龙山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自然发酵的果酒。此后进步到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而酿酒,到公元前十六世纪左右的商代得以发展,能生产用黑黍加香草鬯酿成的“秬鬯”(《书·文侯之命》:用?尔纒鬯一卣)是当时的极品,为王室所有,而一般的用酒是普通的“醴”。至公元前二百多年的先秦时期,出现了用谷物或其副产品培养出一种能发酵的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曲”的直接酿酒法。这大大先于十九世纪的欧洲。秦汉之际,造酒业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制酒六法即“稔”(原料须采成熟的谷物)、“泉”(使用优质泉水)、“洁” (制造过程要清洁)、“时”(下曲要及时)、“适”(火候要适宜)、“器”(容器要用优质陶制品)。汉代以后更发展了制曲技术,曲的种类增多,也就增加了酒的品种。降至东汉又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宋时即有了药酒。元明间又有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另外,苗乡也盛行用竹管或芦管聚饮的咂酒。特别是关于制曲和酿酒的技术理论,我国早在公元五世纪的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就有专章论及;唐以后又有朱翼中《北山酒经》的专著。故我国的造酒史是很悠久的。
商、周以后,酒不但用于祭祀,且会盟、祝捷、公务活动,渐次到民间的喜、丧礼仪,和节日欢聚、友朋迎送等场合都少不了酒。以后又陆续有了关于酒的著述、涉及酒的诗文异采纷呈。仅关于“酒令”就可出一部二、三十万字的专著。还有从旧文化遗址和古代墓葬中先后出土了青铜或陶制的尊、?、卣、爵、罍?等酒器也是不少。可以断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对于饮酒,我国民间素有“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和“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而大多数人是主张“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从而有了“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一些讲究。当然,这是文化人的情结,而一般百姓呢?却另有佳兴,据说绍兴民间在女孩降生后,即酿好酒用有花纹的酒坛盛好,以红纸封严,窖藏到这女孩长大出嫁时用,称为“女儿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雕。这又多么富有诗意。
当饮酒进入了社会生活,且有较久远的历史,也就有了社会精蕴。除了灌夫、邓弼的使酒骂座;刘伶、阮籍的纵酒疏狂令人扼腕外,历代还有许多与此有关的名篇佳句,目不暇接。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是尽人皆知的;陶渊明的《饮酒诗》情理浑然,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折射出诗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与人世决裂的宣言,但又抚慰人生。王维的《渭城曲》成了阳关三叠的乐曲,至今仍然鲜活;柳宗元的《饮酒》,写出了酒写出了醉态和性格,是独有个性的饮酒诗,活脱脱的自画像。再如王翰的《凉州词》表达了边塞军人紧张、热烈的生活和带有朦胧的追求与幻想的豪情逸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引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引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引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华发生”,等等。真是字字珠玑。元代白朴的《劝饮》(寄生草),既难忘功名又关心邦国,胸怀壮志又报效无门,借酒浇愁,故作旷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的宣泄的写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醉乐”贯串全文,令人一唱三叹。而载名世《醉乡记》恰恰相反,批评醉乡有人,天下无人,普天下都成“醉汉”,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确为警策。现代的许多文学巨子如梁实秋、林语堂、丰子恺、周作人等也都有关于饮酒的随笔,饶有韵致。甚至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现在还有人利用这块招牌。
其他如戏曲的《太白醉写》《贵妃醉酒》《醉打山门》;绘画的《洞宾醉卧岳阳楼》《醉渔图》;书法上张旭的狂草,等等。无不是对蹇达的感愤和忧乐的宣泄。如此,使中国的酒文化斑斓多采,意蕴无穷。
中国的酒宴并非专为口腹之好,而是要有一种情趣甚至行乐,以及人情的沟通。故“酒令”应运而生。俗者如“猜拳”、“击鼓传花”;雅者如“射覆”、“行令”。《红楼梦》《花月痕》《镜花缘》《兰花梦》等小说对此多有描写。
“射覆”类似猜字谜:取两个字分别去其组合的部分,将未去者再组合成另一字,让对方猜出所去掉的部分。而“行令”最普遍的是由第一人吟出一句诗,第二第三人……各依次接着联缀一句,但订有某些规则(如用典、限韵、或用前人句,等等)。借一例说明:清代袁枚一次出席某宴会,饮酒时“行令”,规定每人须吟一句前人诗作,句末须有“红”字。座上有一被人鄙视的暴富盐商,假充斯文胡诌出:“落絮飞来一片红”。众皆讪笑,落絮自应白茫茫一片,怎么“红”了?惟袁枚谎称此是元人旧句,杜撰其上句:“夕阳斜照桃花岸”,飞絮飘忽于红光中岂不映红?此盐商感谢他解窘,事后赠以重金。袁枚虽贪鄙却也有急智,而“行令”是需急智和能锻炼急智的。
另有一种较简便的方法,就是使用“令簿”或掷骰子。所谓“令簿”,是十八张各自折叠好的纸摺子,平分为三部分,按人物——将军、僧人、小姐、醉汉、妓女、乞丐;处所——疆场、佛殿、闺阁、街市、青楼、破庙;行为——作战、参禅、刺绣、舞拳、献媚、酣眠等分别写入不使外露。然后轮流由每人从此三部分中各抽出一张,展开组句。如果是“小姐”“闺阁”“刺绣”当然合适;“小姐”“闺阁”“酣眠”也还说得通,不罚酒。如果是“僧人”“青楼”“参禅”或“将军”“街市”“献媚”那就可笑,应该受罚。如果是“僧人”“破庙”“舞拳”尚可,则免罚。如此等等,以分胜负。掷骰子即将上述“令簿”的十八个词语写好,按人物、处所、行为分组,分别粘贴在三颗骰子的各自六面,置于盘中让各人抓掷,根据掷出的词语组句的合理与否以定赏罚。与抽“令簿”一样,由于组成的文句常是七古八怪,引得参与者笑乐。可见中国的酒筵着眼于游戏佐酒取乐,也就有了一种别饶风趣而祥和喜悦的文化氛围。故中国的酒文化具有生动的民俗美和深层的社会积淀。——酒水分类常识
(一) 酒水知识
1、所有的酒水:分为两大类
A 硬饮料:是指含酒精量的酒水;
B 软饮料:是指不含酒精量的酒水;
2、白兰地:是将葡萄是果汁发醇后蒸馏,并经过一定的时间陈酿而成;
A. 白兰地的三大品牌公司: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其中轩尼诗李察是干邑白兰地中的传奇之作,采用产量最稀少,品质最上乘的大香槟区的葡萄酒酿制)。
B. 白兰地例如人头马XO:人头马是代表它的名字,XO是代表它的陈年度,XO表示40年以上,VSOP表示20-25年,THREE SATR表示三年以上,EXTRALEON表示不低于五年;
C. 法国白兰地在商标上有不同的英文缩写,来代表不同的酒质,例如:E(ESPECIAL)特别的、F(FINE)好、V(VERY)非常的、O(OLD)老的、S(SUPERIOR)上好的、P(PALE)淡色的、X(EXTRA)格外的、C(COGNAC)科涅克;
3、威士忌:是以大麦等谷物为原料,经发酵二次蒸馏而成;
饮法:一般是净饮或加冰,加七喜、可乐、矿泉水或绿茶等;总分为四类:
A、苏格兰威士忌:如皇家礼炮、黑红牌、芝华士、格兰菲迪、顺风、珍宝等;
B、爱尔兰威土忌:如尊美醇等;
C、美国威士忌:如杰克丹尼、四玫瑰等;
D、加拿大威士忌:如加拿大会所等;
4、开胃酒:又称餐前酒,是用餐前饮用的酒品,具有生津开胃,增进食欲之功效,通常以葡萄酒或某些蒸馏酒为酒基,加上调香材料制成沐酒,例如意大利产的金巴利、飘仙1号等;
5、毡酒:义称牡松子酒,是以谷物的原料,经糖化、发酵后,加入杜松子蒸馏而成,例如哥顿毡、将军毡等,酒精含量为40--47度;
6、伏特加:是将材料(如:大麦、小麦.玉米或马铃薯多种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后,连续蒸馏成酒度在75%以上的蒸馏酒,并让其经过木炭滤,成为无色、无味的蒸馏酒。
——酒吧常用酒水英汉对照
一、饮料类
汤力水 TONIC
新奇士 SUNKISOT
椰子汁 COCONUT
热红茶 HRTEA
热柠檬茶 HLTEA
苏打水 SODA
雪碧 SPRITE
百事 PEPSI
可口 COCAGOLA
二、洋酒及混合饮料
人头马 REMY MARTIN
马爹利 MARTELL
芝华士12年 CHIVAS REGAL 12Y
黑方 BLACK LABEL
红方 RED LABEL
顺风 CUTTYCARK
波尔斯 BOL‘S
威雀 FAMOUS GROUSE
捷克丹尼 JACK DANIEL
龙舌兰 TEQUILLA
波马 BOKMA
哥顿 GARDAN’S
将军 BEEFEATEAR
珍宝 IS‘B
金铃 BELL’S
红牌 JOHONRE WALKER RED
大力 POWER‘S
老头 OLD DANIEL
欧雷 OLE
百家的 BACARDI
麦耶(黑) MYERS’S
皇冠 SMIRNAFF
绿牌 MOSROVSKAYA
德基拉安异 TEQUILLA ANEGO
马天尼 MATINI
加里安奴 GALLIANO
美雅士 MYERS‘S RUM
君度 COINTREAU
轩尼诗 HENNESSY
威士忌 WHISKY
伏特加 VODKA
金酒 GIN
龙舌兰 TEQUILLA
朗姆酒 RUM
白兰地 BRANDY
酒水的斟倒量:
白酒:斟倒9分满 红酒:1/3杯满 黄酒药酒:9分满 饮品:8分满 啤酒:8分满 茶:6至8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