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寨展览馆之感

  站在大寨门口向里看,感觉大寨不像人们说得那么好,脸上显得非常不满。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对我说:“这里的确不是多好,但这里是大寨500口人民亲手修建的。大寨人民的传统就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要想知道这里为什么这么出名,还是请你自己去看看吧!”他的手指着山上的展览馆。

  我猛跑上山,走进展览馆。这里分三间屋,第一间里是大寨被洪水冲毁后,人们刚刚准备修建大寨的情景。里面展着那时候大寨的照片和人们穿的衣服。那时,大寨还是荒山野岭,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没有一幢房子,是一张不起眼的照片。人们穿的衣服、鞋和袜子都摆在陈列柜里。衣服上补着一个个破烂的补丁,袖口都托线了。鞋子前头被脚趾顶破了,鞋底也透气了、袜子有的打着补丁,还有漏洞的也在陈列柜里。这是爸爸说:“洪水冲毁了整个大寨村。陈永贵爷爷带着村民们开始重建大寨。”

  第二间屋是人们建了一段时候后的照片,人们穿的衣服和修建用具,那会儿,山上已经有了小破房子了,田地基本上已经整好了,像一层一层的阶梯都在照片上。人们穿的衣服也好多了,没有大筐子、铁锤子、耙子……这些修建用具,也都摆在陈列柜里。爸爸又讲:“是陈永贵爷爷带着村民们白天修田,晚上盖屋。白天,男人们在田里干活,女人们做好饭也去干活。人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建着。”

  第三间是大寨的新貌,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这间屋里有照片,奖状和大寨特产。山上种了松树,修了旅游景点,还修了大桥和小二楼,这些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大寨还得了许多奖状,有先进单位、十佳单位、文明村庄、文明学校……陈列柜里放着玉米、煤恢、梨、酒……,这些都是大寨的特产。爸爸又说:“这都是村里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怕苦、不怕累,一代代干出事来,他们时刻完善自己的村庄,现在他们生活的非常幸福。”

  我的家人开玩笑说:“拿他一袋玉米,拉他一吨煤,就发财了!”而我心想:天上不会掉馅饼,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有今日的艰难困苦,就有明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