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苗寨

  在我7岁那年,爸爸带我去贵州旅游,走进了那有神秘色彩的苗寨,感受了苗家的风土人情。

  坐在车上我边听导游讲解,边想象着苗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导游说苗族人很好客,他们知道有客人来,会到寨子外面捧出自家酿制的米酒来迎接客人。不过你千万不能用手去接,因为只要你接了就必须得把满满一牛角酒全部喝完,所以你把手背在后面直接用嘴去喝就行了。车子大约走了两小时左右,我们就来到了苗寨。听说有远方客人要来,寨子里的人早已身着盛装,捧着米酒在那里迎候了, 因为有了导游的提前介绍,大人们都把手背在后面,礼貌性地喝了拦门酒。

  村民们都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和我们的服装迥然不同。女子头戴满了银饰,他们把这叫“满银炮”,头儿一摇,发出叮叮当当清脆的铃声,项上戴着粗大的银项圈,身穿蓝色大襟的上衣,下穿黑色百折短裙,扎绑腿,在衣服的领口、袖口、下摆中绣着龙、凤、蝶和一些看不懂的曲里拐弯的图案。导游说她们的服装是“穿在身上的书”。原来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蚩尤和黄帝一起到尤梭那里学习文字,黄帝由于开小差,没能学好文字,在回家的路上,黄帝想这样回去,对不起乡亲。就设法抢劫文字,蚩尤于是把部分文字吃了,余下的带回家藏在草席下面。一天,蚩尤准备向苗民们传授文字,发现文字被老鼠咬了部分去做窝,蚩尤看着残缺不全的文字,只好叫妻子将其绣在衣服上,代代相传。到了今天仍有苗族老人能读懂其中一二。

  劈劈啪啪,劈劈啪啪,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响声,这是苗家主人邀请我们跳竹竿舞,苗汉两家人手拉着手,在碰撞的竹竿中轻巧地跳,我们小孩在旁边鼓掌,实在忍不住了,也跳进队列中,谁知刚进去,就被绊倒了,搞得整个队列一团糟,却逗得大人们开怀大笑。

  友谊的笑声在空中回荡,久久不散。

  http://m.glzy8.com 欢迎同学们投稿